公開徵大法官人選 藍質疑加溫大罷免

公民自主發起「護民主反威權」活動,參與的民衆在龍山寺前高舉「當家不鬧事,反制大罷免」等標語,抗議民進黨當家鬧事,挑動罷免紛爭。(姚志平攝)

朝野裂痕因大罷免持續加深,就連賴清德公開徵求大法官人選,在野也認爲是爲大罷免加溫。藍委許宇甄質疑,大法官舉薦時間短,只是一場政治過場戲,目的爲大罷免搭舞臺;藍委李彥秀則說,監察院喊憲法訴訟目的恐怕就是爲了擴大沖突,爲大罷免加溫。

民衆黨主席黃國昌昨說,對民進黨來講,整個腦子只剩下一件事情,除了控制司法、控制行政、控制考試、控制監察院,還想要進一步控制國會,而大罷免就是手段之一。他痛批,綠要讓臺灣的民主,只剩下民主進步黨,變成民進黨一黨獨大;但他要清楚的告訴民進黨,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不是民進黨的專利。

總統府21日宣佈,司法院大法官含院長、副院長缺額7人,自即日起至3月3日止以公開的方式,對外廣徵優秀人才。

許宇甄指出,賴清德總統在去年7月中成立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結果推出來的人選因政治色彩濃厚,以及民進黨團自己砍殺,全數被立法院否決,提名審薦小組人選不先更換,以這批人上次找人的眼光和能力,若提名人選又是綠友友,被否決是必然,剛好接近民進黨推動大罷免二階段連署作業最後關鍵時刻,恐激化罷免情緒。

另監察院喊出要憲法訴訟,李彥秀直言,此次總預算案,監察院預算雖然遭到減列或凍結,但是真的沒有達到「近乎停擺」的程度,監察院儘速提出預算解凍案以及辦理追加預算,纔是正軌,是比提出憲法訴訟更快速、更直接的解方。

李彥秀表示,民進黨政府捨近求遠、捨本逐末,永遠衝突沒有妥協的作法,背後真正的目的恐怕還是政治考量。不斷擴大沖突與矛盾,不斷凸顯扞格與對立,不是要解決問題,而是要爲大罷免繼續添柴加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