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互助”擴圍:從購房工具走向家庭保障

中經記者 郝亞娟 張漫遊 上海、北京報道

隨着房地產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一人購房,全家幫忙”的住房公積金代際互助政策正從地方探索上升爲行業熱議焦點。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多地推出公積金互助政策,允許直系親屬間共享賬戶餘額支付首付或償還房貸,這一政策創新既是應對居民購房壓力的現實選擇,也是公積金制度從“單一購房支持”向“家庭民生保障”轉型的重要嘗試。

從實踐來看,政策在降低家庭購房門檻、激活存量資金方面初顯成效。而在房地產調控強調“因城施策”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政策靈活性與資金安全性,成爲各地推進公積金改革的關鍵命題。

覆蓋首付與還貸

7月23日,固原市住房公積金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住房公積金新政出臺後,4個月內已有166名繳存人通過“代際互助”提取住房公積金3151.44萬元,讓更多家庭“住有所居”,住房公積金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2025年以來,更多地方出臺了公積金代際互助政策。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河南安陽、湖南湘潭、岳陽、衡陽,以及山東濟南、吉林長春、安徽合肥等都推出了“公積金代際互助”政策,允許父母公積金賬戶餘額支付首付或償還子女房貸。

以河南省安陽市爲例,家庭互助還款政策即住房公積金借款人償還住房公積金貸款本息期間,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可作爲共同還款人幫助借款人還款。借款人還款期間,允許使用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的住房公積金按期還款、提前償還部分本金和一次性全部償還貸款本息。

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衛告訴記者,公積金互助政策的初衷是降低家庭購房的資金壓力,同時還能提高公積金的使用效率,有些老人不買房了,公積金長期趴在賬戶上,資金長期閒置。

“所謂的互助,也就是說不是本人的直接購房需求,因此在使用上還有區別。一是資金來源更寬泛,可以是家庭成員公積金賬戶,包括父母、子女等,公積金貸款是個人或者夫妻二人公積金賬戶;二是在使用優先級上不同,須優先使用購房人自身及配偶賬戶餘額,不足時才能動用親屬賬戶;三是地域限制,部分公積金互助政策可以跨區域使用,有些地方支持省內異地提取,正常公積金貸款是限定在繳存地,異地需要辦理轉移手續。”宋紅衛說。

從政策實踐來看,公積金互助在用途上主要分爲還貸支持和首付補充兩種。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分析稱,還貸支持是指基於公積金賬戶存量資金的償還行爲,通常是在購房本人公積金賬戶存量不足,而直系親屬公積金賬戶仍有一定存量資金的基礎上,還款人藉助直系親屬公積金賬戶進行日常貸款的還本付息操作。首付補充是指一次性提取直系親屬公積金賬戶上的資金餘額來購置房產,原則上,這種情況並不意味着一定要動用購房人自己的公積金賬戶資金。

不過,隨着政策落地範圍的擴大,市場對於公積金資金操作合規性的擔憂逐漸顯現,“互助”模式可能存在的套利空間成爲討論焦點。

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首席分析師王小嬙提示道,公積金互助存在違規操作和套利空間,如虛構購房,通過真合同、假交易套取親屬公積金,變相提現。或循環交易,同一套房在親屬之間多次過戶,反覆提取公積金。

針對可能存在的違規操作,須在流程上加強監管。“比如,資金要閉環,首付款直接由公積金中心打入預售資金監管賬戶或售房人賬戶;額度限制,制定提取額的限制額度,防止超額套現;懲戒措施,一旦發現並查實,禁止本人及親屬成員辦理任何公積金提取及貸款。”王小嬙表示。

而在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任濤看來,在家庭成員自願的前提下,公積金互助本身並不構成違規或套利行爲。一方面,辦理相關業務須提交包括證明家庭成員真實關係在內的多項材料;另一方面,現行政策對於提取用途和流程也有較爲嚴格的規範。因此,對於其被用於變相提取或繞道炒房的擔憂,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過慮。

儘管公積金政策創新爲房地產市場注入活力,但在推行過程中仍須警惕潛在風險。業內建議從三方面完善制度設計:一是建立公積金資金動態監測機制,各地定期評估賬戶餘額與貸款需求的匹配度,根據資金存量靈活調整互助提取額度;二是優化家庭資金使用的權責劃分,明確親屬間資金互助的自願原則及法律關係,避免因資金使用引發家庭糾紛;三是加強政策協同,將公積金互助與養老保障政策銜接,如對提取公積金的老年家庭,可優先提供社區養老服務補貼,彌補其資金缺口。

公積金使用更靈活

公積金代際互助政策的推行,是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的縮影。近年來,在“房住不炒”定位指引下,各地通過擴大使用範圍、優化貸款政策等方式,推動公積金從“購房專屬工具”向“綜合民生保障”轉型,形成了與房地產市場調整相適配的政策體系。

自2025年1月開始,全國多地密集調整優化住房公積金政策,下調貸款利率、提升貸款額度、放寬提取條件等。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各地調整公積金政策近150條,優化方向主要包括提高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優化公積金貸款住房套數認定標準、延長還款期限、支持提取公積金用於首付、支持異地互認互貸等。

除購房支持外,公積金使用場景正不斷向租房、住房改造等領域延伸。7月15日,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佈《關於進一步擴大提取住房公積金直付房租業務試點範圍的通知》,劃轉房租頻率增加“按季直付”。繳存人申請“直付房租”後,公積金中心依據房屋租賃合同備案的租金支付週期,按月或按季劃轉可提取的住房公積金至住房出租機構賬戶,用於支付房租。

此外,6月10日,深圳、珠海、汕頭、江門、潮州、揭陽6個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正式簽署《推動住房公積金協同發展合作協議》,將從政策協同、服務協同、數據共享等方面開展合作,有力支持區域內流動就業人羣異地置業家庭等羣體的住房消費需求,促進人才等要素在區域內的自由流動與優化配置。

宋紅衛將當前公積金政策創新歸納爲四大方向:一是公積金覆蓋的人羣擴大,部分城市將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者納入公積金體系,享受同等貸款優惠‌;二是企業紓困協助,部分城市允許經營困難企業申請較低的繳存比例(個人要同意);三是使用場景範圍不斷擴大,部分城市允許提取公積金支付二手房首付,也有支持公積金用於家裝電梯或者危房改造,允許新市民或者大學生租房提取;四是貸款政策方面,部分城市降低了首付比例,同時延長了貸款年限,還有城市進一步提高貸款額度。

“公積金政策是住房市場常用的政策之一。”王小嬙指出,在擴大公積金的使用範圍方面,如甘肅省將購買本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納入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支持範圍,還支持跨區域通勤租房提取、城市更新改造提取、自住住房老舊電梯更新改造提取等。在支持異地購房與提取方面,如福建廈門、莆田等城市支持省內異地購房提取住房公積金。

不過,馬泓指出,《全國住房公積金2024年年度報告》的數據顯示,2024年,住房公積金繳存額約3.6萬億元,提取額約2.8萬億元,提取率(提取額/住房公積金繳存額)爲76.15%,較2023年下降0.4個百分點。近年來,在因城施策的背景下,各地通過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擴大公積金貸款使用範圍等方式推出各類新政,以求激活住房公積金存量資金的使用效率。

(編輯:曹馳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