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國家體育總局2024年度彩票公益金使用情況公告
2024年度,按照財政部批覆預算,國家體育總局使用彩票公益金413,757萬元,用於開展羣衆體育和競技體育工作。根據《彩票管理條例》《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彩票公益金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現將2024年度國家體育總局彩票公益金使用情況公告如下。
一、羣衆體育工作
(一)引導推動建設完善羣衆身邊的健身設施104,141.42萬元
支持地方建設小型健身中心、小型體育公園、羣衆滑冰場、鄉村振興和興邊富民項目,開展“國球進社區”“國球進公園”活動以及其他全民健身重點項目,引導全國各地結合工作實際,加快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二)加大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供給79,963.9萬元
1.推動各地豐富活動供給。舉辦第十四屆冬運會羣衆比賽,賽後場地面向羣衆開放,將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理念落到實處。社區運動會深入推進,各地方因地制宜舉辦形式多樣的社區運動會,真正把賽事辦到羣衆身邊。延續並探索創新開展8項全國性全民健身主題示範活動,強化品牌建設。2024年“全民健身日”唱響“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主旋律,全國共舉辦2萬餘場賽事活動,直接參與羣衆超1,000萬人次。
2.成功舉辦第一屆全國全民健身大賽。本屆大賽共開展賽事活動6,000餘個,省級、跨省級賽事活動263個,地市級賽事活動414個,縣級及以下賽事活動5,000餘個,直接參賽人數超過200萬,其中1,600多名運動員通過基層賽、省級賽、大區賽層層選拔,參加了5個規定項目的全國總決賽。大賽紮根羣衆,引導各類體育項目下沉基層,縣級以下賽事活動佔總數的83.33%,切實把賽事活動送到百姓家門口,辦在日常生活裡。
3.支持開展“三大球”、冰雪項目、行業組織的羣衆賽事活動。一是加大對“村超”“村BA”“村排”等“三大球”賽事活動的支持、宣傳力度。開展第二批羣衆“三大球”精品賽事案例徵集工作。二是持續開展羣衆足球賽事活動,開展“全民健身日”系列羣衆足球賽事活動、全國中老年足球賽、“我愛足球”系列羣衆賽事、“夢想中國”社會責任活動、五甲聯賽、女五聯賽、五人制足球錦標賽、沙灘足球賽事、中國職工足球聯賽等,積極推動了足球在基層的普及和發展。三是以“全國大衆冰雪季”“全國大衆歡樂冰雪周”等品牌活動爲引領,推動冰雪運動向四季拓展,繼續鞏固和擴大“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成果。四是支持項目協會、人羣體協、行業體協舉辦賽事活動。2024年支持引導體育總局20餘個項目中心(含所屬協會)開展100餘項賽事活動,繼續會同全國婦聯舉辦全國婦女廣場舞(健身操舞)大賽,支持中國農民體協、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中國企業體協舉辦足球、籃球、氣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賽事活動。
(三)全民健身普及與推廣23,104.5萬元
1.深耕基層體育人才隊伍建設。連續30年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以農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爲重點,不斷夯實基層體育人才基礎。截至2024年底,全國累計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約371萬人,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約2.63人。開展最美社會體育指導員暨活力體育組織徵集活動和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案例徵集活動,評選出紮根基層、奉獻社會、作用突出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體育組織各50個,評選出主題鮮明、獨具特色、羣衆歡迎的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案例50個,主頁瀏覽量達1,600多萬人次,羣衆投票460餘萬票,不斷激勵基層體育人才和體育組織良性發展。積極推廣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制度,全國累計參賽人數超103萬人次,舉辦3站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全國邀請賽。通過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線上自測平臺發放證書數量近1.2萬份,平臺作用初顯。
2.大力開展科學健身指導。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常態化國民體質監測工作,部署謀劃2025年第六次國民體質監測、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跟蹤掌握羣衆身體素質和健身喜好發展趨勢。開展2024年科學健身指導典型案例評選徵集活動,評出40個典型案例。深入鄉鎮、社區、企業、機關、學校開展“科學健身指導走基層”、健身科普活動等近150場。與央視綜合頻道《生活圈》欄目合作,推出《科學健身大講堂》、健身氣功教學等系列節目。圍繞幼兒體育運動、成年人腰痛康復、老年人心血管健康促進、慢性病運動干預等創編科普作品,累計傳播量超4.5億次。
3.推動全民健身普及與文化宣傳。助力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籌備,組織編纂《中國體育年鑑(2023卷)》。加強老體育人文化宣傳教育,通過錄制老體育人微紀錄片,撰寫回憶文章等形式,記錄和反映老一輩體育工作者的愛國情懷、拼搏精神,展現新中國體育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奮鬥歷程,反映黨領導下的中國體育取得的巨大成就、輝煌成績。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爲目標,向四川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贈訂《中國體育報》。
(四)青少年體育推廣與提升29,346萬元
2024年開展全國各級各類體校校長及教練員培訓班11期,累計培訓841人,開展俱樂部管理人員培訓班8期,累計培訓1,678人,開展戶外營地管理人員培訓班5期,累計培訓1,332人,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成果。支持各項目舉辦全國青少年U系列賽事、訓練營和全國體校U系列賽事,切實發揮競賽在促進青少年後備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加強青少年體育宣傳,在全國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期間開展青少年健身科普展、體育支教志願服務相關工作宣傳展,投放科普展板145塊,展播科普短視頻3,500餘條。就《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的工作實施調研與發展對策》《體育支教教學訓練大綱指南研製》等課題組織專業專家團隊開展項目研究,形成理論研究成果。開展青少年體育信息化建設,依託平臺建設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賽事信息系統,搭建體育校外培訓機構管理系統框架,不斷提升青少年體育的信息化數字化水平。開展體育支教志願服務,牽頭組織全國49所高校2,287名志願者和143名領隊赴山西、內蒙古、吉林、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陝西、甘肅9省(區)112個縣792所中小學開展體育支教,直接服務學生人數超65萬。
(五)支持青少年後備人才培養98,801.87萬元
支持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和奧運優勢項目、基礎大項、“三大球”後備人才重點佈局單位,改善訓練、教學科研條件。支持有條件的體校升級改造爲具有訓練服務、場館服務、科研服務、醫療保障等多元功能服務體系的專門訓練生活場所,爲培養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提供立體式、全方位、科學性和體系化保障。支持各地舉辦青少年比賽、訓練營、培訓等,幫助更多青少年在賽事中增進交流、提高水平,從小培養公平競賽、文明參賽的良好意識。要求各地結合U系列賽事,開展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教育,從青少年的思想根源築牢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防線。
(六)開展“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12,854.31萬元
2024年共舉辦各類“奔跑吧·少年”活動6.3萬場,參與兒童青少年超4,400萬人次。全年“奔跑吧·少年”相關新聞報道總數超42萬篇,相關微博超28萬條,發佈短視頻4.4萬個,營造了全社會關注支持青少年體育的有利氛圍。舉辦“奔跑吧·少年”全國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設置展演展示、教育活動、項目體驗三大板塊,全國各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2,000餘名青少年參加,受到青少年、家長、學校等方面歡迎。
(七)開展體教融合宣傳8,620萬元
1.充分發揮中國教育電視臺上星頻道CETV4影響力和體教融合內容生產、製作能力,圍繞體教融合新聞資訊、賽事觀摩、校園體育、體育文化及思政、體教融合成果展示、體育運動普及、公共宣傳等七大類電視節目提質增效。2024年播出總時長2,559.8小時,日均播出量6.9小時,電視大屏和移動端小屏相結合,不斷加大全媒體策劃傳播力度。通過國家級教育傳播平臺引導師生、家長等受衆羣體形成固定收視習慣,推動體教融合理念深入人心。
2.落實體教融合工作要求,加大青少年體育宣傳力度。開展青少年賽事直播、轉播252場,通過總局官方新媒體、中國體育報新媒體和新體育網等平臺播出,累計觀看人次超300萬。開展體教融合校園活動,組織“中華體育精神大講堂”校園宣講活動和“冠軍體育課”運動員進校園系列活動,微博平臺有關話題閱讀量超10億,抖音、快手平臺短視頻播放量超過3,500萬。發佈青少年體育精品融媒體內容,在《中國體育報》開設體教融合專版12個,製作發佈青少年體育主題海報255張,策劃發佈主題短視頻284條,發佈青少年體育活動宣傳稿件61篇。開展網絡輿情監測和傳播效果評估,形成評估報告4期。
二、競技體育工作
(一)支持國家隊訓練基地建設20,257萬元
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圍繞各運動項目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和米蘭冬奧會的備戰轉訓需求,支持地方訓練場地設施建設,着力提升科學訓練條件。按照競技體育“十四五”強基固本工程安排,支持北京、山西、遼寧、黑龍江、浙江、安徽、江西、重慶、寧夏9個省(區、市)聚焦改善提升國家隊訓練基地服務保障條件,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各重點打造1個高水平綜合體育訓練基地,更好服務國家隊訓練備戰,提升運動員競技能力和水平。
(二)支持集體球類和冬季項目訓練比賽32,168萬元
實施集體球類項目“走出去”戰略,推動籃球、排球、手球、曲棍球、水球、橄欖球、板球、冰球等集體球類項目參加國外高水平比賽,以賽促練、賽練融合,有效提升了國家隊競技水平。支持各級國家足球隊出訪參賽和集訓備戰,開展足球青訓、青少年足球賽事和足球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支持冬季項目駐訓場地租用及相關保障服務。
(三)支持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辦賽4,500萬元
根據《全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定額補助辦法》(財教〔2015〕382號),支持舉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國家體育總局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