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醫學生計劃延長 醫師工會批出爾反爾、自埋地雷
公費醫學生計劃延長,醫師工會批出爾反爾、自埋地雷。(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衛福部決定續辦「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計劃」,明年8月起9所大學可招收公費生,共計增加150名,計劃預計維持10年。基層醫批評,此舉等同「關前門後再特開後門」,違背行政院覈定每年限1300名醫學生;醫師職業工會則認爲,公費生制度爲人詬病多年,目前未見相關成效,政府不應未充分評估就制定政策,否則恐將爲醫療環境埋下地雷。
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計劃原訂今年結束,教育部今年6月研擬,改擴增醫學自費生招生名額,規劃清大、中山、中興3校學士後醫學系招生名額增至各35名。基層醫痛批,全臺醫學生員額增至近1600名,恐影響醫療服務、醫學教育品質。經協商、行政院定調下,醫學系招生總名額維持1300名不變。
衛福部長石崇良。(本報資料照)
不過,衛福部長石崇良公佈,將續辦公費醫師制度,明年預算也已編列,預計維持10年。包括覈定115學年度清大、中山、中興學士後醫學系各可招收30名公費生,加上臺大、陽交大等校,共150個公費生名額。
石崇良指出,公費醫師制度對偏鄉醫療人力挹注很重要,目前部立醫院、偏遠地區中,超過六成醫師都是公費生。2016年國內面臨內外婦兒急診「5大皆空」,爲了解決人力問題而重啓公費生計劃,培育時間長達10年,目前第一屆公費生要到明年纔會投入服務,現在就說成效如何,「言之過早」。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批評,以增加培育公費醫師來解決重點科別人才短缺,「根本是緣木求魚」,要解決急重難罕人力問題,應該提高待遇、增加給付,而非以低薪綁約強制增加公費生入門,何況公費生有綁定年限,期滿通常轉科或開業,治標不治本。
基層醫指出,若是爲了讓清大、中興、中山三校醫學系不熄燈,應該是由其他醫學院撥出名額。衛福部透過公費生名額特例增加,不受總容額管制,與行政院覈定協商的每年維持1300名醫學生「背道而馳」,出爾反爾,也如同「關前門後再特開後門」,玩弄總容額管制。
醫師職業工會則批評,公費醫學生制度早已爲人詬病多年,超長綁約時限、嚴厲綁約懲罰、醫師對偏鄉醫療環境不滿,導致約滿後留任率低;且新制公費醫學系開辦後,首批學生至今尚未進入偏鄉服務,尚無相關成效實績。
工會強調,本次政策宣佈,顯示政府並未對偏鄉未來醫事人力需求有充分評估,僅憑當下對於人力缺口的直覺,在未充分徵詢團體與專家意見的情況下,制定了人口培育的百年大計,無疑是爲我國醫療環境埋下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