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讀生」快消失了?數量五年驟減 66.7%,取而代之的是誰?

文/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支琬清

你還在用「工讀生」來形容打工族嗎?那你可能已經跟不上時代了!臺灣彈性工作的主力已經不再是年輕學生,而是中高齡族羣。

根據打工平臺「打工趣」報告,2024 年新註冊打工者中,45 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羣佔比較 2019 年大幅成長 124%,而 22 歲以下的新註冊打工者卻比 2019 年少了 2/3,顯示學生打工族羣大幅下滑。

這個趨勢,反映臺灣社會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雙重影響。根據內政部數據,臺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每 5 個人中就有 1 位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年輕人口減少,導致傳統以「工讀生」爲主的打工市場結構發生變化。如今打工族的主力已經轉變爲 23~44 歲的青壯年(63.9%)及 45 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羣(28.9%)。

「工讀生」這個稱呼已不再適用?打工族主力年齡層橫跨 23~44 歲

「工讀生」曾是許多企業張貼兼職職缺時的關鍵字,代表他們主要在尋找學生族羣。然而,隨着年輕打工者的減少,這個詞的使用率也跟着下降。

2019 年,27% 的打工職缺都標示爲「工讀生」,但 到了 2024 年,標示「工讀生」職缺的比例已降至 21%。這代表企業已經逐漸意識到,現在的打工族羣已不再只是學生,而是橫跨 23~64 歲的各年齡層。

儘管「工讀生」一詞的使用率下降,且中高齡打工者的比例逐年增加,但企業仍更傾向僱用年輕人。根據打工趣數據,目前積極僱用中高齡人士的僱主僅 3%,對中高齡打工族發出工作邀約的比例也僅 6%。相較之下,企業對 23-44 歲青壯年打工者的錄取比例高達 79%,比 2019 年成長 45%。

還是更喜歡年輕人!80% 僱主傾向僱用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打工者

造成這種落差的原因,包含職場文化、年齡偏見和工作期待落差等。打工趣調查顯示,高達 80% 的僱主更傾向僱用與自己年齡相仿(± 3 歲)的打工者,而只有 7% 願意僱用年長(超過 3 歲)的求職者。

且企業偏好讓中高齡人士從事餐飲(35%)、勞力(17%)等較傳統的打工類型,但中高齡求職者更希望從事活動(23%)、銷售(15%)等較彈性或不需高體力的工作。這種供需落差,導致許多中高齡求職者難以找到理想的兼職機會。

目前企業僱用方向與人力趨勢有嚴重落差,打工趣執行長林偉立建議,企業可重新設計工作與工時,開放低體力、簡化非多工、彈性工時的打工機會給中高齡工作者、並且教育用人主管如何與中高年級打工族合作;政府也可考慮給予退休重返職場人士免繳勞、健保費、免企業負擔,鼓勵企業僱用中高齡退休者重返職場。

資料來源:打工趣;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

※本文由《經理人》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其實工作不必這麼累!用這 10 種方式,你可以一分努力、十分收穫

從咖啡轉做吃到飽、火鍋、健身房!路易莎董座:有機會永遠要去追

泰豐宣佈「關閉並出售」觀音廠!70 年老字號輪胎廠被什麼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