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長期飽受憂鬱症纏身 30次經顱磁刺激療程重啓人生

小港醫院表示,經顱磁刺激術是一種非侵入性腦刺激技術,利用磁場在頭皮上誘發微弱電流,刺激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活動,最早用於研究腦功能,後來延伸至臨牀治療(例如憂鬱症、焦慮症)。(小港醫院提供/洪靖宜高雄傳真)

1名32歲的陳姓工程師長期飽受憂鬱症困擾,儘管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多年,情緒低落與失眠問題仍反覆發作。去年因工作壓力與家庭變故導致病情惡化,他開始出現強烈的無助感與自我否定。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精神科醫師廖揮原評估後,建議他嘗試重複經顱磁刺,接受30次療程後,他的情緒逐漸穩定,睡眠品質改善,原本難以專注的工作也能重新投入。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精神科醫師廖揮原評估,建議他嘗試重複經顱磁刺(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簡稱 rTMS),是一項非侵入性腦神經刺激技術,透過將電磁線圈放置於頭皮上方,以重複的磁脈衝刺激大腦皮質,進而引發微小電流,活化特定腦區的神經元活動,有助於調控情緒相關的神經迴路,改善憂鬱症狀、恢復大腦功能。

接受30次療程後,他的情緒逐漸穩定,睡眠品質改善,原本難以專注的工作也能重新投入。陳姓工程師表示:「一開始對這種治療很懷疑,但現在我真的感受到腦袋像是被重新啓動,以前像卡在隧道里,現在終於走出來看到出口」,他的太太也分享:「我們終於又看到他笑了,這段時間的努力是值得的。」

小港醫院表示,目前研究指出,rTMS對於難治型憂鬱症患者具有臨牀改善潛力,尤其適用於曾接受至少一種抗憂鬱藥物但療效有限的個案,也被應用於焦慮症、強迫症(OCD)、創傷後壓力症候羣(PTSD)等精神疾病的輔助治療中。近年亦有研究探討其對慢性失眠、成癮症狀與失智初期的正向影響,展現其在精神健康照護領域的多元應用前景。

廖揮原醫師提醒,進行rTMS前須經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合適,不建議用於具癲癇病史、頭部有金屬植入物、或懷孕者。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輕微的頭痛或頭皮不適,屬短暫性副作用;極少數患者可能出現癲癇發作,需特別注意。rTMS 治療通常需連續多次療程,效果依個人體質與病況而異,並非立即見效。治療期間需配戴耳塞以減少噪音干擾,並應持續觀察個案的情緒與心理變化,以確保整體療程安全有效。

小港醫院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憂鬱症已是全球主要失能原因之一,不僅影響個人健康,更衝擊家庭關係與社會運作,全球目前約有3億人罹患憂鬱症,憂鬱症會造成持續性情緒低落、焦慮、無望感、自責與自我價值感低落,也會造成睡眠障礙(失眠或嗜睡),更是全球自殺的首要危險因子。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1925或張老師專線:1980。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服用精神科藥物,請勿自行停藥!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