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硬不起來「不是不行了」!泌尿醫解密4大迷思

▲戴定恩表示,40至70歲的男性中,超過一半有過勃起功能障礙,這並非單純心理壓力、年紀問題,可能是身體警訊。(示意圖/記者陳俊宏攝)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泌尿科醫師戴定恩在臉書發文指出,40至70歲男性中,超過一半有過勃起功能障礙(ED)的經驗,但多數人因尷尬而選擇隱忍或尋求來路不明的補品。他強調,「硬不起來」並非單純心理壓力或年紀問題,可能是身體警訊。而他也針對4點常見的疑問一一解答,提醒民衆應勇敢就醫,「看完你會知道:不是你不行,是該讓醫師幫你行!」

許多人以爲勃起困難源於心理壓力,不過戴定恩揭露,血管、神經、荷爾蒙及用藥習慣都可能影響功能。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睾固酮不足,都可能導致血流受阻,使勃起受影響。他提醒,這不是單純心病,而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應儘早檢查,避免延誤治療。

市面上號稱壯陽的偏方與補品,但戴定恩說,這些產品多數缺乏科學驗證,甚至可能損害肝腎功能,或與原本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真正有效的方式包括口服藥物(如PDE5抑制劑)、陰莖震波治療、荷爾蒙補充,甚至手術治療。戴定恩強調,治療關鍵在於「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戴定恩表示,40至70歲的男性中,超過一半有過勃起功能障礙,這並非單純心理壓力、年紀問題,可能是身體警訊。(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許多患者擔心「一旦吃藥就得一輩子依賴」。戴定恩對此解釋,有些人只是暫時性功能障礙,短期配合藥物與生活調整,就能恢復狀況。藥物不是標籤,而是幫助患者重拾自信與節奏的工具,應以正向態度看待。

戴定恩提醒,勃起功能障礙不僅是性生活困擾,更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警號。例如血壓、血糖或膽固醇異常,都可能率先透過功能下降反映。他建議民衆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應同步檢查心血管與代謝狀況,避免忽略潛在疾病。

戴定恩最後強調,「硬不起來」不代表能力不足,而是需要被正視的健康問題。勃起功能障礙是可以治療的問題,只要患者願意求助,絕大多數人都能在專業協助下恢復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