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6大徵兆!醫:不要委屈撐過去 中藥調理+鍼灸逆轉人生
▲女性年近5旬若出現「月經紊亂」、「潮熱盜汗」、「情緒波動」、「睡眠困擾」、「皮膚乾燥」、「骨質流失」等六大徵兆,很可能是更年期的來到。(圖/門諾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 /花蓮報導
52歲的林女士,近半年來發現月經週期忽早忽晚,甚至曾經三個月沒來,最近又突然出血。她常在夜裡被「熱醒」,衣服全是汗,白天又因爲失眠顯得焦躁、容易對家人發脾氣。林女士一度以爲是自己壓力太大,經朋友建議前往中醫就診,期盼透過中藥調理能改善症狀。 女性年近5旬若出現「月經紊亂」、「潮熱盜汗」、「情緒波動」、「睡眠困擾」、「皮膚乾燥」、「骨質流失」等六大徵兆,不只是壓力或年紀使然,很可能是更年期的來到。門諾醫院中醫師唐漢維提醒,更年期並非只能「撐過去」,透過中醫辨證調理,外加補腎調肝、疏鬱安神結合四時調養、日常保健,順利度過人生轉折點。
▲唐漢維醫師指出,更年期是自然老化的過程,若身體出現明顯不適,應提高警覺。 唐漢維指出,更年期是自然老化的過程,若身體出現明顯不適,應提高警覺。常見徵兆包括:月經週期紊亂:經期忽早忽晚、間隔拉長,甚至數月不來;潮熱與盜汗:陣陣發熱、臉紅出汗,常在夜間加劇;情緒波動:焦慮、煩躁、易怒,與以往個性差異甚大;睡眠品質變差:入睡困難、多夢易醒、淺眠;皮膚乾燥老化:膚色暗沉、幹癢無光澤;骨質密度下降:因雌激素驟減,骨質快速流失,易導致骨鬆。
▲六大徵兆辨識女性更年期 門諾中醫補腎疏肝有訣竅。 中醫認爲更年期與「腎氣漸虧」密切相關,腎爲先天之本,主生殖、主骨、生髓通腦,亦與內分泌、神經系統關聯深遠。唐漢維表示,治療原則以「補腎調肝、疏鬱安神」爲核心,搭配個人體質調配用藥,並輔以鍼灸治療。中藥常見處方包括:補腎陰的熟地、山茱萸;疏肝理氣的柴胡、香附;若情緒波動明顯,會加用安神藥如酸棗仁、百合等。鍼灸穴位如神門、太沖、三陰交、內關,可安神定志、疏通經絡,有助改善睡眠與情緒。 唐漢維強調,女性停經後骨質流失速度加快,應提早開始骨本管理,包括: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必要時可服用鈣片;曬太陽促進維生素D活化;依照個人狀況進行低衝擊運動(散步、快走)、高衝擊運動(跳繩、跑步)、重量訓練,強化骨密度。避免過度飲酒、咖啡因與煙品,也能幫助骨質穩定。
▲中醫師唐漢維提醒,透過中醫辨證調理,外加補腎調肝、疏鬱安神結合四時調養、日常保健,順利度過人生轉折點。 根據衛福部中醫手冊建議,更年期女性應結合四時養生概念,調整作息與飲食:春季養肝:適合食用枸杞、菊花、山楂,有助情緒平穩。夏季養心:清熱解暑,宜吃蓮子、百合、綠豆湯,避免過度耗氣。秋季養肺潤燥:銀耳、梨子、蜂蜜可養陰潤膚。冬季補腎:適量進補黑芝麻、黑豆、核桃,有助補腎填精。 醫師建議,日常應維持規律生活、充足睡眠與適度紓壓,並透過氣功、太極、散步等方式達到身心調和。更年期是一個轉變、一個提醒,只要瞭解自己的身體,給予正確的照護與調理,就能從容而優雅地迎向下一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