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劉去巡田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豔玲

凌晨5點,63歲的種糧“老把式”劉志良套了件舊外套,跨上電瓶車駛入田野。車燈劃破灰藍色天幕,驚起幾隻白鷺。太陽還沒露頭,但空氣裡已經攢着一股灼人的熱氣。“今天怕是又要飆到38攝氏度。”他嘟囔着,捏緊車把拐進下一片稻田。

老劉是四川省成都邛崍市羊安街道回龍社區農民,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幾年前他把種的幾百畝田退了租,這個年紀本該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卻又閒不下來,受僱爲鄰鎮的種糧大戶黃祥管理4000畝水稻基地。

今年夏天,成都的天氣像個“沒譜的孩子”:連續28天高溫突破35攝氏度,8月初氣象臺掛出暴雨藍色預警,說可能有颱風外圍影響,局部降雨量會突破50毫米。高溫暴雨夾擊之下,成都種糧人將如何打贏這場稻田“保衛戰”?日前,記者跟隨老劉的腳步,記錄下他巡田護糧的尋常一天。

筆記本上的“細功夫”

電瓶車在田埂上顛簸着,剛轉過三號田的拐角,老劉突然剎住車。他眯眼瞅着田壟邊緣,稻苗間似乎藏着些異樣的綠——不是稻葉的嫩青,是稗草的深綠。

“李姐,帶幾個人到三號田來,靠水渠這頭稗草長起來了。”兩通電話撥出去,記者注意到,不到10分鐘,便有四五個頭戴遮陽帽、腳蹬水鞋的叔叔阿姨扛着除草刀出現在田埂上開始勞作。其中,62歲的王秀蘭動作嫺熟,鐮刀在稻苗間靈活地遊走。“天熱了,草長得比稻子快,趁早上涼快得趕工,到11點太陽毒了就歇。”她抹了把額角的汗,手背上沾着草汁,“這草不除不行,跟稻子搶肥搶水,黃總信得過我們,就得把活幹漂亮。”

這片4000畝稻田被老劉劃分成幾十個區塊,用編號和小地名記在心裡。哪塊田是早熟品種,哪塊田的排水渠容易堵,哪塊田去年鬧過病蟲害,他都門兒清。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老劉駕駛着電瓶車在田埂上慢慢巡行。車座旁的布袋裡裝着記錄本:“三號田除草中;五號田排水渠暢通;七號田有4平方米稻穗倒伏……”他時不時停下來,俯身撥開稻葉看根系,或是用手量量田埂的高度。“高溫天怕乾旱,稻穗灌漿期缺水,飽滿度就差;可暴雨要來了,田埂矮了擋不住水,稻子泡久了要爛根。”老劉向記者道出關鍵。

稻田另一頭,一位身着藍色工服的年輕飛手正蹲在皮卡車旁爲無人機更換電池。他告訴記者,自己和搭檔凌晨3點就開始作業了。“夏天打藥得趁涼快,太陽一出來,藥落在稻葉上很快就會蒸發。”他戴着防曬口罩,只露出眼睛,手指在遙控器上快速點動,無人機騰空而起,在剛除過草的田塊上空劃出一道弧線。

“火眼金睛”防未然

中午11點,日頭已經毒辣起來。老劉的臉頰曬得通紅,他摸出藿香正氣水擰開,灌進嘴裡。“前幾天差點中暑,頭昏眼花的。”他笑着拍拍口袋,“現在水和藥都不離身。”

“8月1日那天,就是在十二號田發現白葉枯病害的,剛開始就兩平方米,趕緊報給黃總和專家。”他指着遠處的稻田,那裡稻葉邊緣還留着焦枯痕跡——這正是白葉枯病的典型症狀。這種俗稱“地火燒”的細菌性病害,會導致水稻葉片乾枯、不實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一般造成10%至30%的減產,嚴重時可達50%以上。

今年7月以來,成都及周邊地區頻繁出現的強降雨、大風及高溫天氣,恰好爲白葉枯病病菌的傳播擴散提供了“溫牀”。“幸好發現得早,打了幾次藥就控制住了,沒讓病害蔓延開。”老劉說。

種糧一輩子,老劉練得一雙“火眼金睛”。高溫天裡,他特別留意稻葉是否捲曲——那是缺水的信號;暴雨來臨前,他得逐個檢查排水渠的閘門,確保水能及時排出去。“去年有塊田的埂子塌了個小口,沒注意,一場大雨淹了半畝田,稻子倒了一片。”他蹲下身,用手按壓田埂的泥土,“現在每次巡田都得摸摸,土硬不實,就得喊人來夯土。”

黃祥很少下田,但每天都要聽老劉的彙報。“劉師傅是‘老把式’,他說的比我自己去看還清楚。”黃祥的辦公室牆上掛着稻田分佈圖,紅筆圈出的是重點區域,“前期修水渠、建提灌站花了不少工夫,現在4000畝地灌溉沒問題,排水渠每塊田都通,這都是爲了應付極端天氣。”

田埂上來了“智囊團”

下午2點,四川省水稻創新團隊副研究員伏榮桃和團隊成員陳宇踩着泥水走進稻田,一眼就指出了問題所在:“這片葉尖發白的,就是白葉枯病。”伏榮桃摘下一片病葉對着陽光解釋道:“高溫高溼最容易爆發,你們打的藥沒問題,但針對蟲害得再加層防護。”伏榮桃建議黃祥在旁邊的田埂上種植香根草——不僅能固田埂,更能吸引蜘蛛等害蟲天敵,形成生態防護網。伏榮桃認爲,人爲破壞生態平衡導致蛙類、蜻蜓等害蟲天敵減少,正是加劇蟲害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伏榮桃帶領團隊在邛崍開展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中試熟化與示範,成了黃祥水稻基地的“常客”。“這已經是專家半個月內第二次來指導。”老劉說,前陣子,同村有農戶10天內多次施藥仍控制不住病害,邛崍市農業農村局接到反饋後,第一時間聯繫了省農科院。

“現在種地不靠蠻幹,得聽專家的。”黃祥感慨,今年四川水稻病蟲害偏重,尤其是細菌性病害。對此,伏榮桃指出防治關鍵:播種前必須處理種子,殺滅真菌和細菌;對於已發病田塊,則需重點控制病害擴散,尤其要保護頂部三片功能葉,因其對產量影響巨大且受損不可逆。

值得警惕的是,天氣因素仍在施壓。近日,颱風“楊柳”深入內陸,四川全省大部分地區出現陣雨或雷雨。老劉提前幾天便開始了重點檢查、疏通所有排水溝渠,防止內澇。“我相信只要我們的前期工作做好了,就沒什麼大影響。”

下午3點,日頭不知疲倦地炙烤大地,除草工人和飛手早已收工,老劉也跨上電瓶車緩緩歸家。他安然望向那片被精心守護的田野,靜待着稻浪翻滾、滿目金黃的日子到來。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