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基因無關!1行爲讓人易過敏 恐爆發強烈免疫風暴

醫師張家銘指出,過度保護孩子,甚至讓他們生活在過於乾淨、缺乏微生物的環境中,這反而可能削弱免疫系統的學習機會。(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知名藝人大S近日因感冒併發肺炎在日本離世,讓民衆相當關注流感、肺炎跟身體免疫力的相關議題。北榮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指出,過度保護孩子,讓他們生活在過於乾淨、缺乏微生物的環境中,這反而可能削弱免疫系統的學習機會,甚至對花粉、塵蟎等無害物質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進而引發過敏或其他免疫疾病。

張家銘在臉書發文提到,過去臺灣人從小被叮囑要遠離泥巴,深怕髒兮兮的環境會讓人生病,但劍橋大學名譽教授John Trowsdale最近卻顛覆了這個傳統觀念,公開呼籲,「孩子應該多接觸泥土!」,並在最新著作《身體的智慧:免疫系統新科學指南》中,提出一個嶄新的觀點,適當的「髒」不但無害,還能讓免疫系統更強大。

「泥巴是最天然的免疫系統訓練場」,張家銘指出,Trowsdale形容免疫系統就像一支軍隊,必須不斷透過「演習」來增強防禦能力,來自環境中的細菌和微生物就是演習的對象,當孩子在戶外玩耍、接觸泥土,他們的免疫系統便能學習如何區分「朋友」和「敵人」,這種早期的適應過程能降低日後發生過敏、氣喘和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

張家銘表示,現代社會的問題在於,我們過度保護孩子,甚至讓他們生活在過於乾淨、缺乏微生物的環境中,這反而可能削弱免疫系統的學習機會,導致它變得過度敏感,對無害的物質(如花粉、塵蟎)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進而引發過敏或其他免疫疾病。

此外,張家銘還強調,腸道也是免疫系統的秘密武器,裡面住着數十萬億個細菌,它們不只是幫助消化的「小幫手」,更是免疫系統的核心盟友。研究顯示,腸道菌羣的多樣性越高,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就越強,這也是爲什麼飲食習慣會直接影響免疫功能。

張家銘引用Trowsdale的說法,稱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全穀類和發酵食品(如優格、泡菜、味噌)能幫助腸道維持良好的菌羣平衡,而過度使用抗生素則可能破壞這個生態系統,讓免疫系統失去強健的後盾。因此,他呼籲人們應該從飲食習慣着手,讓腸道成爲免疫系統最堅實的防線。

「過度清潔可能讓我們更脆弱」,張家銘還說到,隨着消毒產品的泛濫,許多家庭已經養成頻繁使用消毒溼巾、抗菌洗手乳的習慣,彷彿細菌是健康的頭號敵人。然而Trowsdale卻提出警告,過度清潔可能對免疫系統造成傷害。

張家銘最後強調,並不是說衛生習慣不重要,是大家應該保持適度的清潔,而不是一味追求「無菌」的生活。例如,讓孩子在公園裡盡情玩耍,不必急着用消毒溼巾擦去身上的泥土,這些日常接觸反而能幫助他們建立更強大的免疫防線。Trowsdale的研究讓人們重新審視健康的定義。真正的健康並不是遠離所有細菌,而是學會如何與它們共存,讓免疫系統自然成長、適應環境。

張家銘最後稱,下次看到孩子在泥巴里玩得滿身是土時,不妨換個角度想,這不只是單純的童年樂趣,更是一場免疫系統的精密訓練。在這個過度清潔、過度保護的時代,也許我們應該放下對「髒」的恐懼,重新擁抱自然,讓身體找回最純粹的健康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