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川普唱反調 恐賠上臺美關係
臺灣核三公投前夕,美國總統川普痛批光電和風電是「世紀騙局」,直言不再批准任何相關新建設施。 (美聯社)
核三延役公投,在未綁全國性大選下未能過關,但同意票遠高於不同意。美國總統川普已宣示要擴增核電,臺灣公投前夕,更痛批光電和風電是「世紀騙局」;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說核能是很棒的選項,賴政府若仍死抱反核神主牌,與川普反向操作,站在反對重啓方的執政黨看似贏了,實際上卻是輸的開始。
川普的「騙局說」並非無的放矢,並點出美國部分依賴風力與太陽能的州,電費與能源成本都創下歷史新高,最重要的是,這些再生能源政策對農地造成破壞,直言未來政府將不再批准任何相關新建設施。
川普說的這些危害,現在也已在臺灣各地上演,不同的是,從蔡政府到賴政府,仍不斷擴大光電和風電,並將其視爲臺灣未來電力發展的重要關鍵。
爲了降低川普「騙局說」的殺傷力,綠營和側翼聲稱「川普反綠能,未必是支持核能」,而是大推燃氣發電。這種說法,更顯示對川普和川普政府的無知。
早在今年5月川普啓動「核能復興」,簽署包括簡化核電廠許可流程、培育核能人才等4道具重大意義的行政命令,並宣示2050年前將核能發電能力提高至目前的4倍,重新定義核能在經濟和國防的戰略角色。
但臺灣卻反其道而行,核三廠最後一部機組5月停機,臺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川普第一任期國務院高級顧問惠頓日前在《臺灣如何失去川普》一文中直言,賴政府只會抱着左翼的舊意識形態,包括廢核、反中等種種失策,導致臺美關係每況愈下。
不只是川普,事實上,「核能復興」已是近年國際間主流,黃仁勳日前訪臺,強調AI產業發展需要充足能源支持,沒有能源就無法推動產業成長,「核能是很棒的選項」。
重啓核電已非國內政黨互斗的政治議題,而是攸關臺灣未來經濟和國防戰略,此次公投同意票遠高於不同意,已展現多數民衆的意見。若綠營不更改錯誤的能源政策,不僅爲供電穩定埋下未爆彈,反核作爲形同爲川普「核能復興」投下反對票,恐怕更賠上未來的臺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