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兒子結婚買房花了30萬,又了10萬裝修,兒媳生孩子後我去當保姆

給兒子結婚買房花了30萬,又借了10萬裝修,兒媳生孩子以後我去當保姆

“兒子是孃的心頭肉,媳婦是外頭來的客。”

這話我年輕時不信,覺得一家人哪有那麼多隔閡。

可如今我才明白,有些人進了門,不是來過日子的,是來分家的。

我叫李桂蘭,今年五十六,老伴早些年走了,我一個人把兒子李志強拉扯大。

他大學畢業後在市裡找了份不錯的工作,三年前談了個對象,姑娘叫周曉彤,家境一般,人看着也挺溫柔。

我想着兒子不容易,結婚得體面些,就把家裡攢了多年的30萬拿出來給他們買了房,還借了10萬裝修。

“媽,你放心,以後我們過得好了,一定孝順你。”

志強當時這麼跟我說,我聽了心裡熱乎乎的。

孩子出生那年,曉彤身體虛,我主動提出去幫忙照顧。

她也沒推辭,我就搬進了他們新房,白天帶孩子,晚上做飯洗衣服,連夜裡孩子哭我都搶着起來。

剛開始還好,曉彤對我客氣,志強也時不時給我買點補品。

可時間一長,曉彤的臉色就變了。

“媽,您做飯太油了,孩子吃了上火。”

“媽,您別老抱孩子,他得自己學會睡覺。”

“媽,您洗衣服別用這個洗衣液,太刺激了。”

我聽着這些話,心裡不是滋味,但還是忍了。

畢竟是兒媳婦,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一天,我在廚房忙着做飯,聽見曉彤在臥室打電話:“我真受不了她,什麼都要管,像個老媽子一樣。”

我心裡一震,原來我在她眼裡就是個礙事的保姆。

那晚我沒說話,默默收拾完廚房就回房間。

第二天,志強下班回來,臉色不太好看:“媽,曉彤說你最近情緒不太好,是不是累了?”

我笑了笑:“是有點累,畢竟年紀大了。”

他猶豫了一下:“要不您先回老家休息一陣吧?我們這邊也能請個育兒嫂。”

我愣住了:“你是讓我走?”

他低頭不語。

我收拾了幾件衣服,第二天一早就走了。

臨走前,孩子還在睡,我輕輕摸了摸他的小臉,心裡酸得不行。

回到老家,我一個人坐在空蕩蕩的屋子裡,想起這些年爲兒子付出的一切,心裡像被掏空了。

幾個月後,鄰居王嬸來串門,說她女兒在市裡做月嫂,一個月八千,包吃住。

我聽了笑了:“我當了半年免費月嫂,最後還被趕出來。”

王嬸嘆氣:“現在的年輕人啊,心太硬。”

後來志強打電話來,說孩子生病了,問我能不能過去看看。

我只回了一句:“你們不是請了育兒嫂嗎?”

他沉默了很久:“媽,對不起。”

我沒再說話,掛了電話。

故事的最後,我想說:養兒防老是老黃曆了,現在是“養兒花錢,老了靠自己”。

“親情不是交易,孝順不是嘴上說說。”

誰若只記得索取,不懂感恩,遲早會失去最溫暖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