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Force RTX 5060搶先遊戲體驗:DLSS 4實現3A 100+ FPS,畫面幀率雙超越
如果大家經常關注Steam每月刷新一次的硬件和軟件調查的話,便會發現在顯卡這一欄上,NVIDIA GeForce的x060顯卡是絕對的佔有率王者。就以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RTX 4060 Laptop GPU、RTX 3060和RTX 4060,可見它們真的是相當受歡迎,稱之爲“人民的顯卡”似乎也不太過分。而隨着Blackwell架構的更新推進,以上顯卡的繼任者,RTX 5060也來到了大夥的面前。
雖說這張顯卡的正式發售時間是5月20日零點,但也許是因爲這次比較幸運,又或者是今年的618大促啓動史無前例的早,我們可以提前對它做一個簡短的搶先遊戲體驗,讓正在撰寫裝機清單的各位先吃個定心丸。當然,待RTX 5060正式發售後,我們還會有完整的評測。RTX 5060規格和介紹預覽先來看看規格表,其實在RTX 5060家族發佈的那天,RTX 5060的規格就已經和RTX 5060 Ti一起被公開了。因此我們在這裡就快速過一下:RTX 5060基於GB206-250核心打造,一共有3840個CUDA核心,129個第五代Tensor Core和30個第四代RT Core。就數量而言,它的整體規模比RTX 4060的AD107-400多出25%。再算上對神經網絡渲染的支持還有DLSS 4,RTX 5060核心的進步還是挺可觀的。至於顯存方面,RTX 5060在容量上和上一代持平,爲8GB,不過從GDDR6換成了更快的GDDR7顯存。和別的RTX 50系一樣,RTX 5060整卡的功耗也有所升高,來到了145W,但這總歸不是一個很高的數字。因此可以看見很多的RTX 5060是雙風扇、單8-pin供電的小巧設計。比如說我們手上這張華碩DUAL RTX 5060 O8G。它的尺寸爲228 x 128 x 50mm,符合SFF-Ready標準。預覽預覽測試平臺和方法預覽這套由AMD銳龍7 9800X3D和X870E主板組成的平臺已經在我們的測試視頻裡出現過十次甚至九次了,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估計在看視頻的各位應該也有不少人是用這套搭配的。當然,考慮到RTX 5060的定位,實際裝機的話銳龍5或酷睿Ultra 5、i5這種處理器會更受青睞就是了。測試項目方面,正如開頭所言,這是一次前瞻測試,有限的時間致使我們最終把目光鎖定在了RTX 5060的目標分辨率——1080P和5款遊戲上面。它們分別是《賽博朋克2077》、《霍格沃茨之遺》、《毀滅戰士:黑暗紀元》、《漫威爭鋒》和《宣誓》。其中,前三款遊戲原生支持DLSS 4,包括最新的Transformer模型和多幀生成,後兩款遊戲可以藉助NVIDIA App中的DLSS優設功能激活相關設置。而具體的遊戲預設我們就直接放在圖表上了,基本上都是拉到最高的,部分遊戲則根據被測顯卡做了點設置,比如《毀滅戰士:黑暗紀元》的紋理池,因爲開太高就對顯存不太友好了。預覽除了RTX 5060外,我們還加入RTX 4060和RTX 3060(12GB)兩張顯卡。理由也很簡單,開頭也說了,因爲它們是Steam硬件和軟件調查的前三。幀率更高,畫面還更好?在放具體的成績對比之前,我們想先來談談DLSS這事。雖然超分辨率選項已經成爲了近些年遊戲的標配,但是一些玩家對它的疑慮倒是沒有變過,特別在1080P下更是如此。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該顯示分辨率下質量模式的輸入分辨率一般是720P,以“拉伸”和“放大”而非“AI填充”這個概念去理解的話,遭受明顯的畫質損失似乎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當NVIDIA表示DLSS 4畫質甚至能超越原生分辨率的時候,大家多少是不太相信的。在這個環節,相比於解釋新的DLSS 4 Transformer AI模型到底好在哪裡,我更願意直接通過畫質對比來展示它是如何超越原生分辨率的。先來看《毀滅戰士:黑暗紀元》的兩組截圖。這裡可以把關注點放到盾牌和霰彈槍上,可以見到在DLSS 4的加持下,槍身上的刻印和銘文更爲清晰,而不像原生分辨率加TAAU那樣模糊;遠處的準星和下方的槍口開孔同樣是這樣,DLSS 4令其更爲銳利。接着是盾牌部分,在DLSS 4畫面中,刀刃上的污漬並沒有顯得發虛,同時邊緣的高光變化更爲穩定,沒有因爲運動而產生一種kirakira的效果——是的,這並不是靜態時的截圖,就算待機,槍和盾牌還是會跟着Doom Slayer的呼吸左右搖晃,這很好地展現了新模型的能力。預覽預覽接下來是第二組截圖。和上面一樣,DLSS 4增強了兩件武器的細節,特別是盾牌內側,這部分很出色。不過在這組截圖裡面,我們還是把目光放到遠景上:最明顯的莫過於閘門,DLSS 4讓中心的符文清晰可辨,並且強化了門框的細節,我是指門框內側那一層,原生分辨率畫面裡幾乎不可見,可以說完全是由AI畫出來的,而當玩家靠近的時候,也能發現這部分是DLSS 4做得更好。其次便是左右的柵欄,DLSS 4讓它們的形狀更清晰了,原生反而顯得模糊。預覽預覽附帶一提,我們在測試中發現目前的模型預設似乎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下面的這組圖片,DLSS 4似乎難以處理顯示器裡面的內容,屏幕內的字體和圖案變得模糊。也許在未來,新的DLSS模型會解決這種錯誤。預覽第二款遊戲來自《霍格沃茨之遺》,這裡主要是看光線重建的效果。這裡我們把焦點放在金屬餐具上面,可以看見關閉DLSS 4(右側畫面)的情況下,盤子的邊緣、杯子的內壁還有水壺的外壁反光都有種kirakira的效果,像是在反射火光而不是日光。而在開啓光線重建(左側畫面)之後,畫面就變得穩定很多,更貼近真實的情況。預覽第二組圖同樣是這樣,地板的反射從細節和穩定性都上了一個臺階。除了最明顯的玻璃窗倒影外,學生們的倒影也銳利了很多,不是糊成一團。預覽1080P遊戲測試看完DLSS 4和原生分辨率的畫面對比之後,接下來就是公佈成績的時間了。預覽var title_text = "毀滅戰士:黑暗紀元 - 平均幀率 | 1080P"; // 標題文字 var subtitle_text = "www.expreview.com |DLSS超分辨率 - 質量模式"; // 副標題文字 var leftside = "9%"; //左邊空白 var unit_text = "FPS "; //單位 var mysort = 0; //以哪個數據排序,0則不排,1以第一項數據排 var barh = 50; //bar的高度 var toplegend = 30; //圖例上方空白 var mylegend =false; //是否顯示圖例,false爲否 var txtcolor = "#222"; //文字顏色,視頻則設爲白色 var autocolor = 1; //是否自動判斷顏色,0爲否,1根據品牌生成顏色 ,如果 >1 則爲均AMD NV Intel 標準色 //var mycolor = []; //自動隨機生成顏色 var mycolor = ['#cF1417', '#8F1417', '#82B41B', '#cc0000', '#bbb', '#d77169', '#d77169', '#d77169']; //自定義顏色 //var mycolor = ['#cc0000', '#aaa', '#bbb', '#ccc', '#ddd', '#eee']; //自定義顏色 var data_arr = [{ "type": "RTX 3060", "N": "47", "DLSS 2": "63", "DLSS 3(2x)": "n", "DLSS 4(3x)": "n", "DLSS 4(4x)": "n", }, { "type": "RTX 4060", "N": "59", "DLSS 2": "79", "DLSS 3(2x)": "121", "DLSS 4(3x)": "n", "DLSS 4(4x)": "n", }, { "type": "RTX 5060", "N": "67", "DLSS 2": "89", "DLSS 3(2x)": "137", "DLSS 4(3x)": "188", "DLSS 4(4x)": "231", }]; MBarInit(title_text, subtitle_text, leftside, unit_text, barh, toplegend, mycolor, autocolor, mylegend, data_arr, txtcolor, mysort);
預覽
預覽
預覽
預覽
因爲被測的遊戲基本上都是光線追蹤全開,以《毀滅戰士:黑暗紀元》爲例,哪怕是RTX 5060,在1080P原生分辨率下的表現纔剛好夠得上流暢,至於RTX 4060和更老的RTX 3060就更不用說了,只有《漫威爭鋒》是算利索的。而隨着不同階段DLSS功能的啓用,可以看見RTX 5060和其餘兩張顯卡的差距逐漸拉大。事實上,面對這些光線追蹤遊戲,無論是RTX 5060還是RTX 4060,單獨啓用DLSS超分辨率已經稍顯乏力。
又由於幀生成會帶來成倍的幀率提升,RTX 5060在開啓3x幀生成之後基本就沒其他兩張顯卡什麼事了,5款遊戲的平均幀率都達到了100fps+,如果覺得不夠過癮的話還有4x的開關。不過就像我們之前提到過的那樣,幀生成擋位越高,PC延遲也會越高。以被測的這幾款遊戲爲例,《毀滅戰士:黑暗紀元》和《漫威爭鋒》在4x幀生成下面用鍵鼠玩還是沒問題的,但《霍格沃茨之遺》這種高於60ms的遊戲最好還是拿手柄來玩。不過,就算只開2x幀生成,RTX 5060在幀率和延遲上仍然是勝過RTX 4060不少的,這點還請大家放心。
預覽
預覽
預覽
預覽
預覽
總結
這次搶先體驗的5款遊戲給人留下的印象還是不錯的。除了多幀生成這個我們從RTX 50系發佈開始就一直在體驗的功能之外,還有1080P分辨率下DLSS 4新模型對於遊戲畫面的提升這點也是相當關鍵。因爲在以往的印象中,超分辨率往往是一種“分辨率換幀率”的選項,一般都建議在2K分辨率及以上纔開,但這次DLSS 4在1080P下不僅能得到高達100fps以上的幀率,還能在畫質上給原生分辨率反手一擊,完全稱得上是一個新的開始。雖然目前並不是所有遊戲的DLSS Preset都是J或者K這些基於Transformer的模型,但是隨着遊戲和NVIDIA App的更新,再加上Special K這些小工具,獲得跟被測遊戲一樣的,超越原生分辨率的畫面應該會越來越容易。還記得RTX 5090 D首發時的75款DLSS 4遊戲嗎?現在這個數量已經在短短5個月內來到了125款以上,可見新技術的普及速度是相當快的。
至於RTX 5060的性能,毫無疑問它從規格到性能都比RTX 4060有着顯著提升,同樣是DLSS全開,RTX 5060可獲得RTX 4060的近2倍幀率。但它真正的服務對象顯然是那些還在使用RTX 3060、RTX 2060甚至是更古老x060級別顯卡的玩家,更強的性能、更全面的DLSS支持可以讓這些玩家體驗到高幀率且高質量的光線追蹤遊戲,並且爲未來的遊戲而準備,畢竟《毀滅戰士:黑暗紀元》已經是強制RT ON了。
價格方面,這一次RTX 5060的起售價和上一代接近,爲2499元,5月20日零點就能和大家見面了。如果你已經爲RTX 5060留好了預算,可以通過下方的鏈接直抵活動會場進行一個預約;要是你仍爲618的選擇猶豫不決的話,問題也不大,更爲全面的評測會在顯卡發售後推出,屆時大家也可以進一步瞭解RTX 5060的綜合性能表現。
京東618 RTX 50系列顯卡活動會場鏈接:App | PC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