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羅方德、聯電若聯姻 專家:利大於弊
聯電新加坡擴建新廠1日開幕。左爲新加坡副總理顏金勇,右爲聯電總經理簡山傑。(聯電提供)
由IC設計大廠AMD分割出的晶圓製造部門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傳有意合併臺灣晶圓二哥聯電,不過聯電錶示,不迴應市場傳言,並宣佈新加坡新廠開幕,在合併消息傳出後,聯電1日股價收45.95元,上漲1.3元,漲幅2.91%。「八字應該已經有一撇!」專家分析,聯電的毛利率比格羅方德高,短期來看不是好事,但長期來說,合併之後,未來大陸在成熟製程發動價格戰時,較有機會抗衡。
聯電錶示,不迴應市場傳言。但其新加坡新廠昨日舉辦開幕典禮,預計在2026年開始量產,主要提供22、28奈米制程的產品,未來Fab 12i廠總產能將提升至每年超過100萬片12吋晶圓。
臺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在去年第4季的全球晶圓代工排名當中,第4名聯電,市佔率4.7%,第5名則是格羅方德,市佔率4.6%,若順利合併市佔率將達到9.3%,可望超過三星,但與臺積電相比仍有落差,不過臺積電以先進製程爲主,預期聯、格合併將以成熟、特殊製程爲營運主軸。劉佩真認爲,2家最可能合併的原因,在於因應地緣政治的變化,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紅色供應鏈價格戰的考量。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指出,聯電與格羅方德在產品面互補,預期合併後可有1+1大於2的效果,但合併短期內對聯電並非好事,因聯電的毛利率比格羅方德高,雙方的營運成本不同,但合併後,對於未來大陸可能削價競爭,破壞成熟製程市場的情況,較有機會對抗。
林偉智認爲,此消息應爲格羅方德放出,合併的八字應該已經有一撇,2家公司之前皆表示不會朝先進製程前進,但合併後未來雙方仍可能會朝先進製程前進,因爲美國之前瞄準半導體最想要的就是先進製程。
針對臺積電宣佈擴大在美國投資,現在格羅方德又欲合併聯電,社羣擔憂,臺灣會喪失所有優勢;不過業內人士強調,臺積電不會變美積電,研發中心在臺灣仍存優勢;若聯、格合併資源整合後,可在非紅供應鏈中佔有一席之地,更有助抵禦地緣政治衝突;但也提到目前聯電在大陸仍有蘇州、廈門2座晶圓廠,合併問題,除須臺灣相關單位審議通過,還可能須大陸監管機構同意,且海外公司併購臺灣上市公司存在相當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