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去世嫂子跟人私奔,得知家裡拆遷回來分錢,小叔子:你不配!
哥哥去世嫂子跟人私奔,得知家裡拆遷回來分錢,小叔子:你不配!
“人死賬不清,親戚翻臉急。”
老一輩常說這話是勸人留一手,可真到了關鍵節點,臉比賬還容易碎。
我叫林婉芸,今年34歲,出生在蘇州一個普通工人家庭。
我爸媽早年雙亡,是我大哥林國樑一手拉扯我長大的。
他對我如父如兄,媳婦楊雅芬嫁過來時,也算對我客氣。
我20歲那年哥車禍去世,家裡一下子散了。
我痛得像心被掏空,而嫂子卻在辦完喪事不到兩個月,跟一個開貨車的男人“再組新家”,連林國樑的骨灰都沒再看一眼。
那時她留下一句:“我還年輕,不可能一直守着死人的影子。”
我不吭聲——怎麼吭?一個不再姓林的人,我還能追着喊嫂子?
她走後,我們這老房子變成我和小叔林國棟的窩。
他沒成家,性格直脾氣爆,靠做裝修零工過日子。
我沒抱怨過,哥死了,我們還能撐住。
三個月前,村裡突然貼出公告:老街拆遷,每戶至少賠償百來萬。
我和國棟愣了半天,那間四十平米的磚房,在我們記憶裡一直是沉甸甸的親情,如今卻變成一張可能翻臉的紙。
正準備登記名下,他突然皺着眉看着我:“嫂子……回來了。”
我一時沒聽懂:“誰嫂子?”
“楊雅芬。”
她穿着皮草,從外地趕回來,敲門那刻帶着春風笑意:“婉芸,國棟,聽說老房子要拆啦?我來看看能不能補個手續。”
我站在門口沒動:“你不是早搬走了?”
她笑笑:“那是生活所迫。但這房子是我和國樑一起過的地方,也是我的家吧?”
林國棟聽完,火冒三丈:“你不配!”
她臉色一變:“我也是林家的兒媳,我有資格。”
她翻出舊戶口本和婚姻登記:“國樑的名下有我,這賠償不是該我分一份?”
那晚家裡吵到鄰居都來勸,我卻只在角落沉默。
我不是不憤怒,而是突然發現——她是聰明人,知道什麼時間該回來,也知道怎麼拿法律卡我們。
懸念逼近——她真的要分嗎?她和哥沒離婚,名義上還是遺屬。
我坐在老宅院子裡看星星。哥在世時,總說:“咱家不富,但做人得穩當。”
我想了半夜,第二天去村委查資料,發現哥臨終前其實寫了個字條,雖不是正規遺囑,但上面寫着:“婉芸和國棟照顧媽多年,房子歸他們處理。”
我帶着那張字條去找村委主任,主任看了看,說:“這不是法律文書,但補充意見裡你可以申請家庭內部調解。”
我們約了調解會。
會上我平靜地對楊雅芬說:“嫂子,你走的時候,哥剛下葬,你連祭都沒上;你改嫁時,我打聽到你換了戶籍。你回來,是爲人情,還是爲賠償款?”
她不說話。
調解員問她願不願放棄份額,她低頭沉默了很久,最後說:“你們家養不起我,我不搶了。”
她走時我跟到門口,說了句:“嫂子,不管你過得怎麼樣,都別來搶死人留下的溫度。”
最後賠償款分成我和國棟一人一半,他把其中十萬轉給我:“你付出多。”
我紅着眼說:“哥說過,咱不是講錢的家,是講人的家。”
人們後來聊起這事,都說我“心硬”。
我只回一句:“老話說,棺材裡躺的是人,賬本上寫的是情。活人爭錢,死人蒙塵,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