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釋放政策暖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景氣水平回升向好
開年以來,全國各地不斷釋放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暖意,持續增強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今年中小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開年以來,國內中小企業預期基本穩定,發展信心較強。
各地紛紛推出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新舉措
中小企業好,地區經濟纔會好。各地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舉措方面,主要體現在優化營商環境、加大財政金融支持、推動創新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等方面。具體措施包括,平等對待各類企業、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給予財政獎勵與補貼、強化金融支持政策、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重點項目等等。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我國產業鏈的重要支撐力量,今年各地紛紛提出要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小巨人”企業。北京市委書記在調研走訪中小微企業並主持召開中小微企業發展座談會時強調,支持中小微企業充分用好北京創新資源和政策優勢,在硬科技上下足功夫,形成更多“小巨人”、單項冠軍、獨角獸企業,實現更好更大發展。
廣東省“新春第一會”強調,要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羣,壯大頂天立地的領軍企業,培育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讓各具神態的“企業之樹”匯聚成生機盎然的“產業之林”。廣東省正在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十百千萬”計劃,努力造就50家科技領軍企業和100家鏈主企業、10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000家“專精特新”企業。
安徽省在“新春第一會”上提出,要聚焦培育高質量經營主體,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安徽省提出,要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新培育科技領軍企業10家以上;健全“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3000家以上。
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執行會長任興磊指出,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各地“新春第一會”普遍強調了優化營商環境,通過簡化辦事流程、推動金融賦能產業發展、幫助企業拓展市場等措施,爲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便利。
1月份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小幅上升
2月11日,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公佈的1月份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顯示,1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爲89,較去年12月上升0.1點。其中,分項指數和分行業指數均爲6升2降,分區域指數3升1平。
從分項指數來看,1月份,中小企業景氣水平回升向好。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綜合經營指數、市場指數、成本指數、勞動力指數、投入指數由降轉升,資金指數、效益指數繼續下降。
從分行業指數來看,行業運行穩中向好。1月份,工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社會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業指數由降轉升。建築業、住宿餐飲業指數繼續下降。
從分區域指數來看,1月份,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分別爲89.7、89.9、88.1和81.0,東部、西部和東北地區指數有所上升,分別較上月上升0.1、0.3和0.3點,中部地區指數與上月持平。
從1月份中小企業發展指數整體來看,當前中小企業發展預期向好,市場需求穩步改善,企業投資意願增強,勞動力需求有所增加,供給減緩,但中小企業資金狀況小幅收緊,企業成本小幅上升,企業效益有所下滑。
中小企業協會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政策組合效應進一步釋放,帶動國內需求加快回暖,消費和投資持續擴大,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更加穩固。中小企業信心預期和市場需求明顯回升,生產經營活動加速活躍,景氣水平穩步改善。同時,也要看到,外部環境風險挑戰仍然較大,內部週期性和結構性壓力並存,經濟運行回升態勢仍有波動。
下一步,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因時因勢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舉措,以改革和創新雙輪驅動,全方位擴大需求,爲中小企業創造可持續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編輯 陳莉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