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IRI觀察   增利不增收 百聯股份發力的奧萊窄門

觀點指數(GDIRI) 近日,上海百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2024年年度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6.75億元,同比上年的305.19億元減少9.32%;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錄得15.67億元,2023年爲3.99億元,同比增加292.73%,

對於增利不增收的情況,百聯股份表示,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加,主要系公司發行華安百聯消費REIT取得投資收益所致。

資料顯示,華安百聯消費REIT是上海首單消費基礎設施REITs,以百聯旗下的上海又一城購物中心爲底層資產。該REIT於2024年6月完成戰配協議簽署及刊登發售公告,於8月正式上市。最新數據顯示,其2024年收入約爲1.03億元,淨利潤約爲806.90萬元,折算年化分派率達5.66%。

從最新業績來看,REIT發行爲百聯帶來了明顯的利潤同比增長,對業績有較大貢獻。不過需要注意到,上述利潤增長不可持續,作爲以實體零售爲主的企業,百聯目前仍面臨着較大的經營壓力。

營收五連降與奧萊支點

營收上,百聯已連續五年下滑。2020-2024年的營收均同比下滑,降幅分別爲30.2%、1.62%、6.87%、5.47%、9.32%。歸母淨利潤方面,2023年的歸母淨利潤爲3.99億元,同比減少40.79%。

收入來源方面,聯華超市業務佔比最大,2024年收入爲214.98億元。不過,購物中心、奧特萊斯的收入佔比逐漸提升,2024年的收入分別爲22.34億元和15.17億元。

從增長性來看,2024年除購物中心、奧特萊斯的營業收入較上年有所增長外,百聯的百貨、標準超市、便利店、大賣場、專業專賣和其他的營業收入均錄得同比下降。其中百貨業務的降幅最大,爲31.93%。

至於毛利率,除奧特萊斯、大賣場和其他業務實現同比增長外,其餘購物中心、百貨、標準超市、便利店、專業專賣也均錄得下滑,不過下降幅度均低於10%。

基於此,百聯正積極探索新業態發展,其年報中也明確表示,打造高品質年輕態商業標杆、探索創新商業模式是重要的方向。

最新數據顯示,百聯旗下共計運營有41個百貨、購物中心、奧特萊斯項目,總建築面積達315萬平方米,出租率約93.9%。

觀點指數認爲,百聯在奧萊業務上具備優勢。首先該部分的毛利率最高,達到78.06%,購物中心則爲45.18%;再則,從市場數據來看,奧萊仍有發展空間,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的估算,2024年全國251個奧萊項目總銷售額約爲2390億元,比上年約增長4%。

奧萊發展上,百聯目前共運營有9個項目,主要集中於一二線城市,且以華東區域爲主,其首個開業的項目爲上海青浦的百聯奧特萊斯。持有方式上,與目前盛行的輕資產模式不同,百聯奧萊的產權多爲自有,即以重資產模式爲主。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觀點指數認爲,這類模式下百聯擁有項目的自主掌控權,但對現金流要求較高,在開發速度上有較大限制,因此在項目擴張上不及以輕資產爲主或輕重並行的企業。其近三年並無新開項目。

品牌矩陣與商業空間擴容

國內奧萊玩家中,目前杉杉商業主要以重資產方式進行,大部分項目爲自持,砂之船則更多以輕資產模式在市場上拓展項目,但兩者目前的拓展重點均在三四線城市。

爲提升奧萊的市場競爭力,百聯專注於在一二線城市發展奧萊的同時,也針對高銷售額的核心區域進行擴容。

新項目拓展上,百聯今年競得一宗成都商住地,計劃打造全國首個熊貓主題景區式3.0升級版旗艦奧特萊斯項目。

該項目計劃投資超30億元,建設總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將藉助緊鄰熊貓基地的區位優勢,在品牌端、服務端和營銷端充分與大熊貓IP融合,項目建成後年均銷售額預計超30億元。

至於現有項目提升,2024年百聯就對上海的百聯青浦奧萊進行升級改造。作爲全國首家開放式奧特萊斯,其是百聯旗下開業最早、業績最好的奧萊項目,得益於較早搶佔市場、長期積累的品牌資源,該項目2024年的銷售額達到62億元,表現突出。

資料顯示,百聯青浦奧萊經過多輪改造,目前已擁有400多家商鋪、600多個品牌。最新的2024年,該項目引進了包括瑞典戶外品牌攀山鼠、美式休閒品牌NAUTICA等在內的4家全國奧萊首店,今年還將落戶2個品牌的全球旗艦店。

除品牌矩陣升級外,商業空間也在持續擴大。2024年11月,百聯青浦奧特萊斯二期開工,規劃的商鋪數量預計在100家左右,車位整體預計增加2500個。

項目設計上,該項目計劃深挖在地文化,聯動周邊文旅資源,結合江南水鄉特色,以文商旅融合打造微度假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若二期項目順利完工,該項目未來整體建築面積將超過20萬㎡,有望成爲亞洲最大的奧特萊斯。

觀點指數認爲,上述升級改造一方面可以提升客羣吸引力,引進更多的新興潮流、運動品牌以擴大客羣;另一方面,商業空間的擴大可以豐富現有業態,如引入更多體驗業態,增強項目的差異化競爭力。

總體而言,百聯股份去年藉助REITs等金融工具盤活存量資產,實現了利潤的同比增長,不過其業務發展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未來,能否平衡自持物業的資金佔用與規模擴張需求,推動現有商業項目在運營效率提升、品牌矩陣優化等方面的提升,將是其能否在行業突圍的關鍵。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

本文源自:觀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