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壓力大頭油、狂掉髮 中醫揪「元兇」調理3個月見效

高中生壓力大頭油、狂掉髮,中醫揪「元兇」調理3個月見效。(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1名17歲高中生在枕頭、地板發現愈來愈多落髮,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北港媽祖醫院看診,經中醫部主任羅煥奎問診,得知其課業壓力大、自我要求高,且平常喜食炸物與甜食,診斷爲肝氣鬱結、脾虛溼盛、溼熱蘊蒸,持續3個月治療後,掉髮量減半,頭皮出油改善許多,運動後也不會過度出油。

有高中生因壓力大狂掉髮,至中國醫藥大學北港媽祖醫院中醫部看診,持續3個月治療,掉髮量減半,頭皮出油也改善許多。(張朝欣攝)

羅煥奎表示,頭皮平均有10萬至35萬個毛囊,毛囊數會隨年紀減少,且不是每個毛囊都有生髮能力。亞洲人平均有10萬根頭髮。每根頭髮可長2至6年,1年長12公分左右。一般人正常情況下,每日掉髮量約30至100根。

羅煥奎說,「發爲血之餘」、「腎藏精,其華在發」、「肝藏血」,加上脾胃是氣血生成的源頭,因此頭髮的健康、烏黑及茂密程度與肝、腎、脾胃等臟腑密切相關。當血液充盈運行順利、肝腎充足,頭髮便能茂密生長,若脾胃出了問題,肝腎、氣血不足,便會出現掉髮問題。

中醫部醫師林長邑解釋,中醫根據體質與症狀,將掉髮原因大略分爲「氣血虛損」、「肝腎不足」、「肝鬱氣滯」、「血燥風熱」、「脾虛溼滯」等,可用中藥進行治療,或按摩「百會」、「頭維」等穴道刺激頭部血液循環,緩解掉髮。

要如何避免掉髮?林長邑指出,首先要有良好飲食習慣,遠離油膩、煎炸、辛辣、刺激、甜膩等食物。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與水分,可食用適量黑芝麻、黑豆、紅棗、龍眼、桑椹、菠菜、牛肉等補養氣血食物。

其次要有良好生活習慣,包括規律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設法抒發壓力,適當的戶外活動。頭髮避免過度吹染整燙,維持清潔,勿用力拉扯綁發。

林長邑也建議「季節養生」,冬季早睡,確保睡眠充足;養腎節房事;避寒就溫,日出後再進行適當運動,避免大汗出;注意保暖保溼,培養精氣神不渙散而得以收斂。

天氣寒冷時可多食煲湯食補,使用姜、辣椒等辛溫佐料,搭配魚、肉類一起煲湯,切忌過度溫補,產生口破、口臭、流鼻血、口乾舌燥、痘痘、便秘等「上火」症狀。

林長邑提醒,「脾胃爲後天之本」,先將消化功能整治好,吃進的食物才容易轉化成養分所用,平常可食用小米、山藥、大棗、蓮子等健脾食材,少吃生冷、過度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