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流專欄》讓座爭議 霸凌弱勢
73歲老婦人搭北捷因優先席糾紛被踹飛。(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
臺灣社會輿論最近把臺北捷運上一名踹飛老婦的年輕男子捧成英雄,卻把這名精神狀態有些異常、需要關懷的被踢老婦視爲惡人,以文字、圖片及影像,鋪天蓋地的霸凌,這讓人覺得臺灣社會正在淪落,溫情社會正轉變成無情的社會。
同樣地,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潰壩造成大災,哀鴻遍野,社會的關懷及救災志工羣集的時候,綠色中央推責的政治口水幾乎淹埋了實際救災的汗水,讓人看到臺灣社會的無情,可以讓政治深入到本來應該最沒有政治顏色的救災。
臺北捷運車廂所設的博愛座,就是臺灣社會從有情逐步墮落到無情的見證。捷運創設的博愛座,本來就是用來關懷及愛護長者、懷孕婦人及幼兒的設計。這一設計,如果說是需要社會羣體的溫情及謙讓之心予以維護,不如說這也是對社會人心及素質的考驗。
沒想到,少數沒有溫情,又缺謙讓之心的人,挑起讓座之爭之後,臺北捷運「順應民心」,把帶有溫馨意味的「博愛座」改成冰冷的「優先座」。
最近輿論又因裙裝男子踢老婦的事件認爲「優先座」是糾紛的引發點,倡議取消「優先座」,這樣的輿論發展將把社會從溫馨有情推向冷酷無情,值得警惕。
9月29日發生在臺北捷運淡水信義線上的裙裝男子與拎包老婦爭議事件,依據旁人用手機拍下的影片,基本不爭的事實是,在這個捷運車廂裡,當時還有好幾個一般座位是空着,這名男子應該不能坐在優先座上,而應坐在一般座。
另一事實是,一名雙手拎着好幾袋包包的老婦,要求男子讓出「優先座」,在男子不願讓座的情況下,這名老婦連續兩次以手上掛着的包包甩過男子的腳。這動作是強硬示意男子讓座,而男子不會因此受傷,頂多就是「尊嚴臉面」受損。
但這男子對老婦人這樣「傷害性不大」的動作迴應是,他先把手上的紙袋緩緩交給鄰座的人,然後再起身擡腳,朝老婦踢出一腳,老婦因此倒向對面座位。對於男子這一連串反應,捧他的人說是「連踢人也優雅」,但在一般人看來,屬於「冷靜思考後的暴力」,沒有優雅,反而顯得粗暴,更會傷人。
我們社會一向反暴力,強調打人就是不對,不論出自什麼理由。更何況,這名男子是年輕人,被踢的則是比較弱勢的老婦人。可是這一事件發生後,可能是捷運博愛座衍生的讓位事端相當多,很多社會聲音把非難的手指朝向了要求讓座的老婦人。
社會許多聲音美化、甚至英雄化這名男子,說他「太帥了,而且好美喔!三宅一生妳穿太好看了」、「就是你!優雅又從容不迫」、「確實如妳臺大學妹形容的一般優雅,給掌聲。」。而污衊老婦人的聲音把她形容成邪惡的「白髮魔女」。
如果這只是社會黑白不分的聲音也還不嚴重,最糟的是,警察局也跟着社會這種價值觀扭曲的聲音起鬨,無視事件的真相及事證,冷血地把這件事定位在「互毆」,說要依法究辦。
我請檢警認真勘驗事件的錄影內容,這個老婦人以掛有包包的手揮向男子的腳,只有輕輕「拂」過,何來「毆打」之說。而且男子擡腳踢了老婦之後,老婦沒有還手,怎麼會構成「互毆」。
更惡劣的是,社會大衆輕忽了這名老婦的精神狀態及行止有異於常人,屬於社會應關懷照應的弱勢,網友卻一再以各種形式予以霸凌,讓人感受到我們社會居然淪落到這般冷血和黑白不分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