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送外賣有何不可

中國商報(記者 焦立坤)當“清華畢業生送外賣”“碩士學歷當騎手”的新聞頻繁出現在公衆視野,總能引發一輪關於學歷與職業的熱議。

最近,某平臺的“高學歷”網紅騎手火了。該網紅自稱是清華本科、北大與牛津雙碩士、南洋理工大學博士,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目前在送外賣……諸多名校光環與“外賣小哥”的身份形成強烈反差,引來網友熱烈討論。有人惋惜“讀書無用”,有人感嘆“資源浪費”,有人質疑其能力問題,還有人認爲純粹“爲了流量”。

相關平臺公開表示,無法查證其人所言是否真實。但不可否認,時下越來越多的高學歷者願意穿上馬甲,投身外賣騎手的行列。《2025年靈活用工平臺就業發展報告》顯示,靈活就業市場呈現年輕化、高學歷化趨勢。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佔28.38%,大專佔35.03%,高學歷人羣合計超60%。‌‌

在多元職業選擇的今天,高學歷者投身外賣行業無需被過度解讀,這不失爲一種理性就業,更不該被貼上“失敗”的標籤。

職業本無高低貴賤之分,學歷也從來不是職業選擇的枷鎖。外賣騎手的工作看似簡單,實則考驗着時間管理、路線規劃、溝通協調等多重能力——高學歷者憑藉更強的學習能力,或許能更快優化配送路線、提升服務效率。這種“把小事做好”的能力,遠比“學歷配不上職業”的偏見更有價值。

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將“穩定職業”視爲唯一目標,而是通過靈活就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而外賣行業低門檻、高自由度,成爲不少人過渡時期的選擇:有人利用送餐間隙積累素材,爲寫作夢鋪路;有人通過接觸不同人羣,調研市場需求,爲創業做準備。學歷賦予他們的是更強的適應能力和更多元的思維方式,而非只能困在寫字樓裡的“鐵飯碗”。

所以,完全不必用“學歷濾鏡”來“綁架”職業選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勤奮的騎手薪資並不低。美團近日披露的今年一季度騎手收入情況顯示,全國範圍內高頻騎手的月均收入在7230元至10100元之間。以熟練騎手組成的樂跑騎手爲例,這類騎手的月收入均值最高,在北上廣深等高線城市可達12593元。而月入萬元恐怕比很多公司開給應屆畢業生的薪資水平都要高。

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發佈的《2024中國藍領就業調研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藍領羣體規模達4.25億人。其中,月嫂、貨車司機、外賣員月收入水平位居前三,月收入均突破7000元,貨車司機、外賣員月均收入較2023年增長超10%。

社會的進步,某種程度上也體現在職業選擇的多元化上。當我們擺脫“高學歷必配體面活兒”的固有認知,便會懂得:無論是實驗室裡潛心鑽研的科研人員,頂着烈日田間勞作的農民伯伯,還是街頭風雨兼程的外賣騎手,每一份崗位上的堅守與付出都閃耀着同等的價值,都值得被溫柔以待、被深深尊重。高學歷者做外賣員,從來不是“浪費”,而是用更包容的姿態告訴世界:職業沒有標準答案,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所以,當你發現冒着酷暑來敲門的外賣員有可能是名牌大學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時,不必驚訝,只需一句輕輕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