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找嘸人採荔枝 9旬嬤每天上工

高雄農友張忠雄僱用10名工人採收荔枝,這採果團隊中,幾乎全由高齡長輩撐場。(林雅惠攝)

玉荷包盛產期將至,高雄旗山、大樹果園搶收作業提前展開,但受限於短短2至3周產期,加上年輕勞力短缺,採收現場幾乎全由7、8旬長者撐場,甚至有90歲阿嬤每天清晨上山摘果,成爲當地荔枝季最重要的人力支柱。

高雄市荔枝生產面積共3028公頃,其中玉荷包占77%、約2340公頃,預估年產量9653公噸,產值可達16億元,而大樹區種1650公頃、旗山區351公頃,爲主要生產區域。

玉荷包今年預計於端午節後進入盛產期,旗山南勝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忠雄說,由於採收期僅2到3周,勞力需求瞬間飆升,卻難尋工人,旗山已有三分之一的荔枝農因請不到工人而選擇放棄採收。

本身也種荔枝的張忠雄說,他目前僱用10名工人,部分來自臺南等外縣市,並提供3餐與住宿,在採果團隊中,最年長的是來自旗山的90歲阿嬤,另一位則是臺南來的82歲長者,「現在願意做的都是老人家,他們每天清晨5時30分就開工,真的很辛苦。」

在大樹區情況相同,大樹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謝坤淞表示,採荔枝是體力活,要爬樹、拉繩、剪枝、包裝,不只辛苦,還要經驗,許多年輕人嫌早、怕熱、不願意做,最後只好「靠老人」。

「我們這裡的老農都很會爬樹,動作快又熟練,」謝坤淞笑說,「反而50幾歲的壯年人來還要從頭教,效率不及這些長輩。」

張忠雄坦言,目前靠長輩採收雖能暫時應付,但隨着年齡增長、人力老化,未來恐怕更難請人,由於荔枝採收期短、工作又辛苦,他呼籲政府協助媒合人力,協助農民解決每年一到產季就會遇到的缺工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