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現首例本土登革熱!市內積水容器陽性率逾20% 急清消
高雄現首例本土登革熱!市內積水容器陽性率逾20% 急清消(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高雄市登革熱疫情升溫,昨日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並同步新增4例確診,市府衛生局副局長潘炤穎今(26日)說明,指標個案於8月22日出現症狀後就醫並通報,當晚即確診,隨即展開擴大采檢,至今共採檢179案,其中3人確診,2人屬於無症狀感染。
潘炤穎表示,依照防治作業流程,市府已針對疫情熱區社區展開500至600戶家戶孳生源檢查及強制噴藥,根據疫調顯示,此次疫情呈現社區或家庭羣聚,感染源可能就在當地,相關檢體已送中央基因庫比對,由於高雄市並無本土病毒分佈,疫情多與境外移入加上高人口密度及病媒蚊密度有關。
外界關心今年疫情發生時間點較晚,潘炤穎指出,高雄今年累積降雨量較去年多,若氣溫與雨量真是主因,疫情應該更早出現,因此延後出現並非必然與降雨有關,他強調,市府防疫團隊持續針對環境清理、疫情警戒及病媒蚊調查進行控管,並透過即時通報縮短隱藏期,快速動員資源。
至於環境風險,潘炤穎坦言,調查發現社區仍普遍有堆置雜物、空地積水、地下室與工地整頓不確實等問題,未來將加強公權力介入清除隱患。
目前統計顯示,高雄市積水容器陽性率已超過20%,等於每5個積水容器就有1個孳生病媒蚊幼蟲,風險相當高,潘炤穎呼籲市民,務必加強清理空地、地下室、菜園、工地、校園、公園綠地等高風險場域,避免孳生病媒蚊,降低疫情擴散風險。
針對外界關切爲何首例出現在高雄而非其他災區,潘炤穎解釋,高雄特殊地理環境具3大特徵:其一是全臺埃及斑蚊密度最高;其二是南部人口密度最高的直轄市;其三則同時擁有空港與海港,境外移入風險較高,3大因素疊加,讓高雄成爲登革熱防治的重點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