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數位市民卡 挨批功能陽春
「高雄數位市民」虛擬卡整合200多個市府臨櫃服務項目,設籍或非設籍民衆皆可使用,但上路2年多3.5萬人註冊使用,不到全市人口2%,議員指遠落後「臺中通」170萬人,且服務單調內容貧乏,全市僅31店家提供優惠,數位城市名不副實;市府迴應,會檢討改善。
高雄數位市民是邀請居住、工作、求學、生活的市民加入使用的專屬系統,可出示「我的會員碼」享受優惠,使用「乘車碼」搭公車、捷運、渡輪等交通工具,利用「卡好付」可查繳停車費及規費,享受零元手續費等項福利。
議員黃紹庭指出,研考會與資訊處將整併成立智慧城市發展委員會,高雄把智慧城市口號喊得很響亮,市長陳其邁甚至去美國矽谷參加研討會,然而數位市民整合服務推動多年,僅3.5萬名會員,成長緩慢。
黃紹庭說,桃園數位市民卡今年1月正式上線,會員已達7萬人,臺中市府推出臺中通的時間跟高雄差不多,會員數已達170萬人;高雄數位市民只設網站沒有APP,推動速度要檢討。
研考會主委陳博洲迴應,桃園市民卡是從實體卡轉過來,成長速度比較快,臺中是結合摸彩所以數量衝高,存在其他誘因,高雄可以進一步討論;核心功能是申辦及申訴,以精進兩大功能爲主。
議員鍾易仲也不滿人數成長太慢,他表示,高雄數位市民的想法很好,但內容貧乏且服務單調,點進去功能很陽春,提供優惠的特約店家只有31家,「真的少得可憐」,很多市民常去的食衣住行商店都看不到,無法產生誘因,有困難可請觀光局協助,讓內容更廣更充實。
資訊處長劉俊傑進一步說明,高雄數位市民沒有實體卡或APP上線,但網站功能一模一樣,另考量手機LINE是市民常用軟體,高雄市政府官方LINE羣組下方有設置連結,使用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