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鼠患問題嚴重「新堀江滿地竄行」 議員籲仿效國外經驗

高市各商圈市場近年陸續出現鼠患,新崛江商圈日前有大量老鼠在垃圾桶旁竄行,百貨公司、餐廳餐飲業也持續遭檢舉有老鼠出沒,引發漢他病毒、鉤端螺旋體病感染疑慮。記者宋原彰/翻攝

高雄市各商圈、市場近年陸續出現鼠患,新崛江商圈日前有大量老鼠在垃圾桶旁竄行,百貨公司、餐廳也持續遭檢舉有老鼠出沒,引發漢他病毒、鉤端螺旋體病感染疑慮,市議員許採蓁今質詢指出,鼠患問題會隨着溫度上升更嚴重,但市府一直消極被動處理,應該效仿國外案例,強制垃圾減量、設置鼠患緩解區和施放絕育藥物。

「最近高雄像是在演迪士尼電影『料理鼠王』」許採蓁表示,高雄市近年頻頻發生市區出現老鼠,她近一個月也收到3個商圈和市場有老鼠增加問題,也有里長抱怨新崛江商圈常有老鼠「大肆跟着人逛街」,也有大量老鼠在商圈垃圾桶竄行,讓當地相當困擾;她指出根據研究,若城市升溫快速,鼠患程度也會提升。

許採蓁表示,老鼠增加已是全球性問題,舊金山、紐約、多倫多都有類似鼠患問題,高雄自1971年後年均溫每十年上升約0.37度,不只高於全臺,更明顯高於全球0.2°C,而鼠患和溫度有正相關,目前高雄大多采取投放滅鼠藥,但易有抗藥性問題,而比照紐約市做法,對方採取垃圾減量、設置鼠患緩解區和施放絕育藥物。

回顧高雄近1年的鼠患,高雄新光三越內某火鍋店今年2月日發生有民衆用餐到一半時,遇到老鼠竄出,店內服務人員得知後徒手抓鼠,但老鼠仍在桌面、屏風窗格上亂竄;高雄捷運紅線去年12月,一輛往小港方向行駛的捷運也有一隻老鼠橫行,高雄三民區某國中今年5月也爆發鼠患,教室常見老鼠亂竄,學生下課也在抓老鼠,校方每年都請人清消環境,仍解決不了鼠患,師生上課膽戰心驚。

許採蓁表示,國外採取杜絕鼠患的做法是強制減少垃圾暴露路邊機會,也在鼠患緩解區投入人力和特殊設備如特製捕鼠籠,並做系統性巡檢,也用生物做法使老鼠絕育,此些做法讓當年紐約老鼠數量下降2成,緩解區更是下降45%,她認爲高雄鷹優先針對市場、商圈做除鼠專案,評估人口密度高、商圈活動多的行政區設立鼠患緩解區。

此外,漢他病毒症候羣爲感染漢他病毒引起,主要透過帶有病毒的鼠類等囓齒類動物傳染給人類,人類一旦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污染的空氣微粒、污染物,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主要症狀爲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去年高雄前鎮冷凍廠員工就曾感染漢他病毒。

陳其邁表示,目前市府「滅鼠三招」爲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過去臺灣常使用老鼠藥,但老鼠在室內各處死亡後不易找尋,所以這已是輔助性措施,目前會參考其他國家做法並研擬在高雄的施作可能性,請衛生局和環保局加強幾處熱點區域,杜絕如漢他病毒等傳染病風險。

高市各商圈市場近年陸續出現鼠患,新崛江商圈日前有大量老鼠在垃圾桶旁竄行,百貨公司、餐廳餐飲業也持續遭檢舉有老鼠出沒,引發漢他病毒、鉤端螺旋體病感染疑慮。圖/翻攝自高雄市議會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