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三元能源廠竄火 鋰電池充斥生活周遭 起火僅「這招」能救

臺泥旗下生產電池的子公司三元能源科技,小港廠區今清晨5時許發生火警,造成15人受傷送醫,包括3名消防員和多名工廠員工。記者劉學聖/攝影

臺泥旗下生產高能量鋰電池的子公司三元能源科技,其小港廠區今清晨5時許發生火警,目前火勢雖獲控制,但鋰電池因化學特性,撲滅難度高,專家直言,鋰電池因化學特性,一起火基本上只能等它反應完,並持續灑水避免災情擴散。

鋰電池火警常見,今三元能源火警發生後,新竹縣消防局新豐分隊趁機教育宣導,該分隊在臉書發文指出,鋰電池火警具有熱失控反應、難以冷卻、可能釋出有毒氣體等特性,起火會導致連鎖閃燃與高溫氣體噴發,形成多次爆炸與難以預測的火點,造成救災困難。

該分隊說,即使火勢表面熄滅,內部仍可能持續高溫,復燃風險高,需仰賴熱顯像設備與機器人輔助,嚴防人員誤入陷阱區域,燃燒則可能產生氟化氫、苯類等毒性氣體,威脅現場消防員與周邊居民呼吸健康,必須設置空氣品質偵測點同步監測。

消防專家林金宏指出,鋰電池會起火,不外乎過充或外力穿刺兩大原因,現在火警尚無有效救災方式,最直接方法仍是持續灑水,直到電池反應結束,若發生在工廠、倉庫,最重要則應避免災情擴散;去年韓國也有鋰電池廠發生火警,但工廠人員疑似急着搬開起火電池,反而造成災情擴大,傷亡慘重。

林金宏說,鋰電池起火除了火勢外,因每家工廠配方不同,還會伴隨許多化學氣體產生,其中以氫氟酸對人體傷害最大,因此廠區資訊如擺放位置、存量,一定要時刻更新,災害發生時才能讓外界迅速應變。

三元能源科技事後發聲明,稱今日5點廠內第一次充電作業的電池半成品倉庫,公司依內部標準作業流程,第一時間啓動二氧化碳(CO₂)抑制反應、抑燃泡沫覆蓋、灑水降溫與穩定控制,經與高雄市消防局協力,火勢獲得控制,目前已無明火,進入全面降溫與安全監控階段。

三元能源科技將全面配合高雄市政府與相關單位進行環境監測作業,提供所需資訊,並接受相關檢測與評估,以確保處理過程合乎法規,保障環境安全與社會信任。

目前現場由高雄市環保局監測空氣有毒氣體,在廠內測出氫氟酸泄出,雖屬微量,市府仍發細胞簡訊,提醒小港區里民避免外出,現場則持續射水降溫,因反應仍持續,現場仍有黑色濃煙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