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楠梓陸橋明年開放機車 挨批做半套
楠梓陸橋因採汽機車分流,汽車可直行上陸橋,機車只能走專用道,需繞行數個彎道、地下道,蜿蜒路線被外界形容是「楠梓百慕達」。圖/高雄市交通局提供
高雄楠梓陸橋機車地下道蜿蜒且出口多常導致迷向,被稱爲「楠梓百慕達」,地方爭取多年,市府終於決定明年讓機車上橋,不再迷航,但民代質疑,只供臺一線南北向機車通行,東西向加昌路、楠陽路車流仍需大幅繞行,根本只做半套。
交通局對此說明,楠梓陸橋南北向因爲臺1線穿越性車流龐大,機車上橋的交通效益最大,但東西向的加昌路、楠陽路若設機車道,會有許多衝突點,將列第二階段處理,待鐵路立體化、陸橋拆除時再納入。此外,楠梓陸橋北上機車道路幅等同1個車道,應不致釀成回堵,目前評估採全段實體分隔較適宜,會再妥善設計。
議員李雅慧說,曾有老翁走進「楠梓百慕達」後走不出來,「像被吸入黑洞」,最後累癱在路邊,目前高市府讓南北向機車騎上陸橋,卻未一併打通東西向橋面,造成東西向機車需繞一大段。騎士從加昌路騎往楠陽路,需繞到朝新路才能抵達。
議員黃文志質疑市府到底有無完整評估,他說,橋頭往楠梓方向已有獨立機車道,可重新開放行駛,但北向無機車道,未來機車上橋恐碰上往楠梓車站、後勁的汽車車流及楠陽路引道上橋車流,2處大型交織點,恐是交通瓶頸。
臺灣機車路路權促進會指陸橋北上將新設全段緣石,畫爲「獨立機車道」,屆時機車全擠在狹窄車道中易發生事故,建議取消部分緣石路段,先行匯流。
交通局長張淑娟說,楠梓陸橋改造案是委由顧問公司設計,橋上2處車流交織問題無法透過分隔島、緣石解決,因此北上、南下均設置2處號誌分流管制;陸橋地下道因仍有東西向機車行駛需求,不會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