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果嶺自然公園」國慶日開放 陳其邁頂住巨壓:值得了

▲高雄果嶺自然公園擁有70公頃面積。(圖/記者吳奕靖翻攝)

記者吳奕靖/高雄報導

高雄又多了一處綠地新亮點!前身爲高雄高爾夫球場的「果嶺自然公園」10日正式開放,佔地超過70公頃,吸引許多民衆攜家帶眷踏青、野餐、放風箏與遛狗,成爲雙十連假南高雄最熱門的新景點。這座曾需價值300萬會員卡才能踏入的高爾夫球場,如今華麗轉身,成爲全民共享的城市綠肺,不少市民感嘆:「這一次,市府真的做對了!」

位於小港、鳳山與澄清湖交界的高雄高爾夫俱樂部,有63年曆史,過去爲私人承租經營,長期僅少數會員能使用。該場地位於水源保護區內,經營者多次遭指控違法使用農藥除草、未落實水保與蓄洪措施。市府檢驗後發現,草坪含有亞託敏及陶斯鬆等農藥成分,疑造成下游積淹水問題。

高雄市政府因此決定不再續租,限期業者於去年11月30日前點交土地。此舉掀起地方政商壓力,不僅得罪擁有球證的名流,也動搖傳統權勢結構。據瞭解,當時不少球友批評「市府拆掉生活圈」,甚至有人看衰市長陳其邁「撐不過壓力」。

開放首日,走進園區即可見翠綠草坡、粼粼湖光與蜿蜒步道。從舊球場的開球處遠望,綠地景觀一覽無遺。上下起伏的山丘、兩旁高聳的樹林與小徑構成優美畫面,即使涌入上千人潮也不覺擁擠。不少家庭帶着野餐墊席地而坐,現場充滿笑聲與相機快門聲。

▲高雄果嶺自然公園擁有大量的樹林綠地。(圖/記者吳奕靖翻攝)

一名市民在網路發文寫下真情告白:「我原本超級生氣,這球場離我家只有十分鐘,是我放鬆打球的地方。今天開幕我帶家人來,看到孩子在草地上奔跑、老婆說這裡好美,我才發現失去的不一定是損失。」他也提到:「果嶺公園依然有廣闊的草地、依然有人揮杆(只是沒擊出去),但多了更多笑聲、更多家庭、更多生命力。比起少數人能打球,全體市民更值得擁有這片綠油油的幸福。」

網路上也掀起一波「果嶺開箱潮」,民衆留言:「這裡以前是有錢人才能打的地方,現在我們總算能進來!」也有人形容:「第9洞到第10洞之間的滯洪池旁波光粼粼,像在國外度假,根本是高雄版海德公園!」

開放之後,陳其邁回憶當初:「有人警告我,這塊地牽涉太深,市府可能撐不下去。」但他仍堅持依法行政、還地於民。「這座球場是在1950年代威權時期爲少數軍政商人士興建,甚至出動國軍施工,那是一段特權時代的歷史,但城市的發展該往前走了。」

市府經過慎重評估後,決定收回土地並重新規劃爲「果嶺自然公園」。過去被高聳圍籬遮掩的球場,如今全面開放,讓人從鬆藝路經過就能一眼看見綠地與水池。陳其邁表示:「這是一種象徵,把自然還給市民,也把城市的呼吸權還給人民。」

▲高雄果嶺自然公園 。(圖/記者吳奕靖翻攝)

他回憶,整個過程根本就是逆風飛翔,「有人冷嘲熱諷,也有人懷疑動搖,但我們咬牙撐下來。」如今站在開幕現場,看着小孩在草地奔跑、長者在樹下散步,他感慨地說:「值得了。」

果嶺自然公園保留原有地形,種植七里香、大葉桃花心木、榕樹與樟樹等樹種,棲息着90多種鳥類,包括大冠鷲、鳳頭蒼鷹等珍稀保育類。市府同時代管澄清湖風景區,加上鄰近雙湖公園,形成面積達470公頃的「生態水漾綠廊」,比紐約中央公園的341公頃還大,成爲南臺灣最大規模的城市綠地系統。

陳其邁表示,果嶺自然公園不只是城市景觀的一部分,更是高雄轉型的象徵。「這座城市曾以重工業聞名,今天我們要用綠色生態告訴世界,高雄可以呼吸,也值得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