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公園草皮枯 議員籲增設水撲滿
高市府去年陸續在30處公園地下設置「水撲滿」,透過水車定期儲存污水處理廠的放流水,平時在公園澆灌,解決草木枯黃困境。圖/高雄市工務局提供
秋冬旱季,許多公園草皮枯黃光禿,塵土飛揚;高雄市政府去年陸續在30處公園地下設置水撲滿,定期儲存污水處理廠的放流水用來澆灌公園樹草,今年度則無設置計劃,議員認爲水撲滿設置率太低,希望增設,解決草地乾枯問題。
高雄市公園處表示,秋冬季節草皮因寒冷乾燥會自動休眠枯黃,雨季後就會轉爲青綠,市府將視草皮生長狀況適時灑水。去年已在60期、83期、92期、95期重劃區及多處公園設置水撲滿,總容量共111噸,新設的公園改設置水箱及澆灌系統,以利日後管理維護。
高雄市共844處公園,今年將再新闢7處,但冬季少雨,佔地9公頃被稱作高雄「忘憂森林」的大東溼地公園,冬季曾被發現五分之一草地枯黃,景觀生態池旁一片光禿,民衆看不下去自發性植草。美術館北邊大草原前年大旱時草皮也枯黃,讓參加活動的民衆看了搖頭。
市府去年斥資1億元推動公園優化工程,並與水利局合作在公園地下埋設水撲滿,存入經過處理的污水廠放流水澆灌公園花草,去年鎖定新闢建及人潮較多的公園增設水撲滿,已完成30處,但民代認爲設置率偏低。
議員黃彥毓說,新設公園應全面裝設水撲滿,減少水源運送時產生的碳排,才真正環保永續;市議員白喬茵也說,旱季很多公園草皮都光禿禿,風一吹塵土飛揚,市府除在新公園設水撲滿,舊公園也能將其改造成裝置藝術或遊具增添趣味,讓更多人知道水資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