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旱季草皮枯黃 高雄30處公園設「水撲滿」遭怨數量少

高市府去年陸續在30處公園地下設置「水撲滿」,透過水車定期儲存污水處理廠的放流水,作爲平時公園澆灌用水以解決枯黃困境。圖/高雄市工務局提供

高雄在秋冬季乾旱時,許多公園草皮常出現枯黃光禿,先前大東溼地公園、美術館草原都被目擊大片光禿平地,塵土飛揚引發民怨;高市府去年陸續在30處公園地下設置「水撲滿」,透過水車定期儲存污水處理廠的放流水,作爲平時公園澆灌用水以解決困境,但今年度無設置計劃,議員認爲設置率太低,多數草地乾枯問題難解。

高雄市公園共844處,今年將新闢7處,市府去年斥資1億元推動公園優化工程,包括改善步道、修剪樹木、土壤裸露處植草,尤其高市因未有大型水庫,仰賴高屏溪取水,乾旱期常有缺水疑慮,公園處與水利局合作,在公園地下埋設水撲滿,使用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放流水,或用建築工地再利用地下水,以水車補給方式儲存,作爲公園澆灌用水。

高雄乾溼季節分明,尤其冬季少雨,草地常因水量不足,造成休眠枯黃;水撲滿儲存放流水後能直接澆灌草地,維持綠意,自來水則留給民生使用,公園處去年鎖定新闢建及人潮較多的公園,依據公園面積大小,增設水撲滿數量,現已完成30處公園,包括前鎮區60、83、95期重劃地、鳳山區中山公園、左營區菜公公園、三民區河堤公園等。

被稱作高雄「忘憂森林」的大東溼地公園先前在冬季時被發現9公頃面地竟有5分之1草地枯黃,景觀生態池旁有大片光禿平地,木平臺也殘破不堪,地方民衆甚至看不下去而自發植草。高市美術館北邊大草原也因未設置任何人工澆灌設施,前年年度大旱時,草皮呈現枯黃,民衆參加當週末市集時抱怨連連。

市議員黃彥毓表示,高市新設的公園應全面裝設水撲滿,減少水資源運送所產生之碳排,以達真正的環保永續;市議員白喬茵也說,高雄很多公園在旱季,草皮都是光禿禿的,風一吹還會塵土飛揚,希望市府除了新建公園設置水撲滿外,也可以針對舊公園設置,也能將水撲滿設置在陸地,改造成裝置藝術或遊具,增添趣味,也讓更多人知道節約水資源的重要性。

高市公園處表示,秋冬季節草皮因天氣寒冷乾燥,會自動進入休眠,開始枯黃,但雨季來臨後就會轉爲青綠,市府將視草皮生長狀況適時灑水;去年在重劃區60期、83期、92期、95期、鳳山中山公園、鳳山大東公園、河堤公園等設置水撲滿,容量共計111噸,目前全市所有新設公園或改善工程,爲利植栽撫育,改以設置「水箱及澆灌系統」,以利公園日後管理維護。

高市府去年陸續在30處公園地下設置「水撲滿」,透過水車定期儲存污水處理廠的放流水,作爲平時公園澆灌用水以解決枯黃困境。圖/高雄市工務局提供

高市府去年陸續在30處公園地下設置「水撲滿」,透過水車定期儲存污水處理廠的放流水,作爲平時公園澆灌用水以解決枯黃困境。圖/高雄市工務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