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防雨季路塌 林欽榮視察透地雷達檢測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左三)9日親赴三民區自立一路視察透地雷達檢測作業及道路刨鋪工程,提早因應雨季造成道路掏空及突發性坑洞的問題。(洪浩軒攝)

爲提前因應雨季來臨,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9日親赴三民區自立一路視察透地雷達檢測作業及道路刨鋪工程,也強調透地雷達啓用3年,已完成282公里測線長度、發現283處孔洞,有效提升道路品質並確保用路安全。但民代則認爲執行效率有待加強。

道路下方因雨水及污水下水道等管線老舊或結構鬆脫,容易導致形成坑洞,且坑洞會逐漸擴張,而有塌陷危機。透地雷達可監測到路面下1.5公尺內的孔洞,且準確率高,目前有「車用型」透地雷達可在寬廣道路使用,還有「手推型」用於車輛無法進入的狹小路段,當雷達檢測出孔洞,相關單位即可採取處理作業,進而避災。

林欽榮表示,市府自2022年起推動透地雷達檢測作業,經統計,孔洞尋獲率高達95.8%,至今已累計完成約282公里測線長度,並提前發現283處孔洞,且全數修復完畢,大幅降低道路新鋪後遭掏空的機率,未來也將結合市府大數據與AI技術,期望精準預判未檢測路段的孔洞風險。

高市府水利局指出,今年仍將持續編列透地雷達檢測預算,擴大檢測範圍,並順應AI顯學,嘗試加入各大管線基礎資料及易發生道路坑洞熱區,提升預測準確率,強化道路安全。

市議員張博洋表示,應用AI科技與透地雷達檢測技術,針對道路底層潛在孔洞實施探勘,有助早發現道路問題,守護市民道路使用安全,但2022年至今只勘查282公里,等於平均1天僅勘查約300至500公尺,執行效率稍嫌慢。今年汛期將到,建議市府優先於易因淹水造成損害的路段擴大檢測防範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