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任職,是博士就業的最好歸宿嗎

高校歷來就是博士就業的集中地,大家都說博士畢業最好的歸宿就是從事高等教育。例如就算以華爲公司員工主要來源的華中科技大學爲例 ,其就業主流方向仍然是高校。

華中科技大學 2017-2019 年博士高校就業比例

博士畢業後的二大類歸宿

關於是否所有博士生畢業生都適合進入高校工作(當然前提條件是要被人家錄用),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有的人適合去高校工作,有的人就不適合。西漢的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裡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有多少人是「從俗浮沉」,被裹挾着一起進入或希望進入高校工作,又有多少人對進入高校工作意味着什麼很清楚呢?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其實政府、企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量急速增加,而博士畢業生供給量在逐年增大,高校等科研機構提供的崗位數量也基本保持穩定,杭州餘杭街道就業的清北博士生和深圳南山區的哈佛博士畢業副教授都是這一變化的註腳。

近幾年,我國博士生招生人數的快速增長不僅顯示出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的顯著成績,同時也意味着博士生就業競爭壓力的越來越大了。博士作爲學位金字塔的最頂層(博士後獲得博士學位後,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從事學科研究的工作職務。博士後不是學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經歷。),公認爲知識精英。

從一般意義上來講,博士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可以分爲「學術職業」和「非學術職業」兩個方向。

「學術職業」一般指的是擁有專業知識背景、易受新知識生產影響,隨着學術勞動力市場波動,遵循共同學術規則和學術倫理的自主性職業,一般指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中的科研教學崗位(本文說的進入高校工作專指科研教學崗)。

「非學術職業」指不必遵從學術倫理,易受普通勞動力市場供需影響的非自主性職業,也就是一般指大學、科研院所等學術組織以外的工作。其中,在政府及企業相關研發部門從事的研發工作,其工作對象雖也是高深知識,但該工作羣體不須遵循共同的學術規則和學術倫理,亦並非自主性職業,其工作領域也非學術界,故將此類職業歸入「非學術職業」。那麼高校教職就是「學術職業」主要和重要的就業方向。

博士畢業並不都是去高校就業的,這也分具體情況的

就傳統的博士生就業意向而言,「學術職業」爲其主要選擇。但隨着學術勞動力市場趨於飽和,博士學位不再是進入高校或科研機構的可靠通行證,越來越多的博士畢業生開始進入非學術領域,就業形式向着多元化發展。

「清北博士畢業生來杭州街道辦就業」這種舊聞,因爲其精英標籤的就業問題備受關注,在最近這段時間就被熱議成了新聞。通過上圖 1 華中科技大學爲代表的博士生畢業去向可知,近三年有一半以上博士生們都沒有首選「學術職業」- 高校就業。當然就算進入了高校就業,也會出現退出的情況,比如 2018 年武漢博士後三年失業事件。

但不同高校之間也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博士畢業就業去向單位性質呈現多元化態勢。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位於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或一線大城市的高校博士畢業生進入「非學術職業」企業的比例較大(如清華大學、2017 年和 2018 年的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而處於中西部省份的高校(如武漢理工、蘭州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選擇學術職業的比例明顯高於東部省份高校。

當然,這個規律也是有概率的,不能一概而論,畢業博士就業職位性質也和學校的類型密切相關。

比如工科類、財經類高校博士畢業生多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掌握的研究成果能夠快速地變現,轉化爲經濟效益,所以此類高校博士畢業生進入「非學術職業」的工商業界的比例相對較高,而以人文社科領域見長的師範類高校博士畢業生則更傾向於進入高校從事科研教學工作,如北京師範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學術職業就業率高達六成以上。

圖 2 浙大、北大、清華、上海交大、中南財經政法、武漢理工、蘭大、北師大 2017-2019 年博士高校就業比例

如果單獨以醫科博士來論,如果畢業選擇去醫院,ta 的研究背景再牛,還得會臨牀,說白了。在醫院的工作,科研很重要(說穿了就是晉升職稱的論文和項目要求),但是臨牀也很重要。臨牀就是各種經驗的集合,ta 的資歷其實代表着 ta 的臨牀經驗,博士在醫院的立身之本是臨牀(特別是臨牀類專業),發展之路是科研。

總的來說,因爲學科的實踐特性,醫科博士第一選擇應該是醫院,而不是高校。比如,筆者有個醫科博士同學在高校就業後,完全退化爲教書匠了;而當初選擇去醫院就業後來轉到高校教書的毫無違和感,且臨牀資歷也有了,業務實踐水平槓槓的。

如果就僞生化專業的博士,建議畢業時如果有機會可以果斷第一選擇高校。

近年來,高校和醫院的聘用制度的重大變化

此外,有意高校就業的博士畢業生們需要明確的一件事情況是,至少從 2019 年開始,有很多高校聘用制度已經從「事業編制」轉變爲「報備員額制」(2020 年是事業單位改革的關鍵時間節點)。

與「事業編制」定崗又定人的聘用人員身份管理不同,「報備員額制」是隻定崗不定人,入職人員「入編不佔編」,在聘用期滿後,入職人員經過考覈後才能續簽合同(醫院用人制度同高校一起改革),否則予以解聘,也就是說職位終身聘用制被打破了。

至於最終結果是不是「換湯不換藥」,那就要拭目以待了,但高校與醫院的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這樣的:提高用人單位招聘的自主靈活度。

當然,想去高校工作的還是要削尖腦袋擠進去。

那麼,目前高校就業的形勢如何

一年一度的秋招即將開始,奈何每年還是會有一堆人往高校扎。博士生們在高校裡學習生活多年後,容易產生濃厚的高校情結,認爲在高校或最差也要進入科研機構搞研究纔是正途,進入政府部門、工業界、企業單位不僅浪費了積累多年的學識,也不適合自身的發展。

這種想法無可厚非。但很多博士生在畢業時申請教師職位時,對招聘流程或獲得高校教職的工作機會所需的知識相對較少。爲了解決對招聘過程缺乏瞭解的問題,即將畢業的博士生們應該對高校教師職位的申請進行了一定了解。

目前大概形勢是這樣的,高校教職申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本文說的高校一般指的二本及以上院校),以筆者所在的比較熟悉的理工科爲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的博士學位授予數量在過去十幾年中急劇增加,但各大高校可用的正式編制教師職位數量基本上沒有同步變化(高校「事業編制」即將取消)。

這導致每個學術職位的申請者數量很大,其中許多人對自己獲得教師職位的機會不確定。量大了,博士不像以前那樣區分度小,逐漸給用人單位一個博士水平參差不齊的感覺,博士羣體也比以前更加多樣化。雖然招聘委員會在多樣化,但基本的招聘流程倒是大同小異。

博士求職高校的應聘流程如下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高校職位的求職者首先要在各大目標大學門戶網站的招聘頻道和各種平臺上搜索相關的招聘啓事,當然也可以求助自己的導師以及師兄師姐們獲取信息。最初的電子郵件申請通常包括一封求職信、一份教學理念聲明、個人簡歷和一份研究計劃。

這些材料的長度和內容可以根據申請週期、地區、機構或特定的招聘委員會而有很大的不同。最理想的情況是,畢業生根據每個具體機構和 / 或部門量身定製申請材料。這包括針對不同高校的特定求職信,最好在準備材料前對高校及招聘公告有透徹地理解。

高校的候選者遴選委員會召開了幾次會議,以篩選出申請者。然後,高校人事部門會聯繫申請人進行面試。面試可能包括最初的非現場(遠程)面試,然後是在招聘高校的現場面試。

現場訪談通常持續一到兩天,包括研究研討會、教學演示和 PPT / 粉筆演講。現場面試通常也包括與其他資深教員的一對一會談,包括面對面與招聘部門領導、校方人事領導和相關管理人員的會議。

面試結束後,求職者會就靜候佳音了。求職者會收到電話、電子郵件等聯繫方式,被告知是否通過了面試,成爲這個高校提供的教職候選人,通常這種告知除了口頭上的,必須還有書面的形式。

雙方會簽署三方協議(畢業就職後重新簽訂正式合同)。在正式簽訂就業協議之前,求職的博士往往還要跑一次應聘高校,如果不在同城也可以通過電話或在線網絡視頻等形式遠程協商,但爲了慎重計,最好是再跑一趟現場,仔細考察一下求職的高校,畢竟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如果雙方沒有異議,博士和高校之間會形成一個協議方案(包括補充方案),內容包括擬議開始工作或報到的日期、工資待遇和科研啓動資金、各項補貼細則;高校方也需要給求職者一個正式的官方的錄用通知。

當然,現在「非升即走」的師資博士後制度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大高校實行着,所以有很多在高校就業的博士們簽訂的其實是一個臨時工合同。筆者有位師兄畢業與西部一所某高校達成工作意向時,硬是讓別人在三方就業協議上寫明入職爲正式佔編教師並蓋章後,才肯在協議書上簽字。

博士的高校就業求職流程大抵是這樣的。

在高校尋找到一個教職,纔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後面艱苦奮鬥的日子還長着咧。但對於一個即將踏出校門的博士生來說,這都是一箇舊的人生階段的結束,也是一個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

碩果累累的金秋 9 月來了,新的求職季又要開始了,不說萬事如意,但求心想事成,祝各位準畢業生們求職愉快!

參考文獻:

華中科大、浙大、北大、清華、上海交大、中南財經政法、武漢理工、蘭大、北師大 2017-2019 屆研究生就業質量報告

我們長期爲科研用戶提供前沿資訊、實驗方法、選品推薦等服務,並且組建了 70 多個不同領域的專業交流羣,覆蓋神經科學、腫瘤免疫、基因編輯、外泌體、類器官等領域,定期分享實驗乾貨、文獻解讀等活動。

添加下方二維碼,回覆【】中的序號,即可領取對應的資料包哦~

【2401】論文寫作乾貨資料(100 頁)

【2402】國內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方法彙總(60 頁)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響因子(20000+ 期刊目錄)

【2404】免疫學信號通路手冊

【2405】PCR 實驗 protocol 彙總

【2406】免疫熒光實驗 protocol 合集

【2407】細胞培養手冊

【2408】蛋白純化實驗手冊

【2501】染色體分析方法彙總

【2502】國自然中標標書模板

【2503】WB 實驗詳解及常見問題解答

【2504】DeepSeek 論文寫作常用口令

【2505】中國科學院期刊分區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響因子(2025 年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