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車內瓶裝水能喝嗎?
參考消息網8月15日報道美國《紐約時報》網站8月1日刊發文章,題爲《夏天車裡的瓶裝水能安全飲用嗎?》,作者是梅琳達·文納·莫耶。文章摘編如下:
在炎熱的天氣裡補水很重要,但如果把塑料水瓶留在車裡幾天,回來后里面的水還能安全飲用嗎?
高溫和紫外線會影響一次性塑料水瓶內的物質變化——尤其是當水瓶放在車裡時,車窗會聚積更多熱量,導致情況更加嚴重。
科學家警告,化學添加劑和微塑料可能會析入水中,瓶內還可能滋生細菌或黴菌。
這是否意味着水就不能安全飲用了?我們請專家作出解答。
水中微生物
專門研究微塑料和其他物質接觸對人體影響的羅得島大學神經科學家傑米·羅斯說,一個潛在問題是,如果已經打開塑料瓶並喝了裡面的水,口腔、手部或空氣中的細菌可能會進入瓶內並大量繁殖。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環境污染的地球化學家嚴北詹(音)表示,他不清楚是否有專門探討將塑料水瓶留在高溫車裡帶來影響的研究,但科學家可以從相關研究中進行推斷。例如,2013年發表的一項同行評審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在25攝氏度的環境下,部分飲用過的飲料(包括塑料瓶裝的汽水、茶、果汁、運動飲料和水)放置兩週後滋生的微生物。他們發現,其中許多飲料中都滋生了細菌、黴菌和酵母菌。
羅斯說,車內溫度通常比室外高,這爲微生物快速生長創造了理想環境——可能只需幾個小時就會滋生。2005年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在室溫下,只喝了一口的水瓶在48小時內就會滋生細菌。
羅斯說,由於該領域研究很少,我們不知道水瓶中滋生的微生物是否會導致疾病,但致病的可能是存在的。2005年的研究發現,瓶中的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這是導致食源性疾病的常見微生物。她說,儘管這種細菌可能來自人體或口腔,但如果在瓶內大量繁殖,達到足夠的量,仍有可能引發疾病。她表示,這“會是我非常擔心的問題”。
化學污染物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環境流行病學家妮可·德齊爾說,許多一次性塑料水瓶是由一種名爲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塑料製成的。
她說,當含PET的瓶子處於高溫或陽光下時,會釋放出多種化學物質,包括雙酚A(BPA)等酚類物質和鄰苯二甲酸鹽。
“酚類和鄰苯二甲酸鹽是內分泌干擾物,它們會干擾我們體內的天然激素。”她解釋說。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表示,目前在食品包裝中使用BPA和某些鄰苯二甲酸鹽是安全的。但一些專家對此表示反對,他們引用的研究表明,生命早期階段接觸這些化學物質,與過敏、哮喘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健康問題相關。
不過,德齊爾駁斥了社交媒體上關於加熱塑料水瓶會釋放致癌化學物質二噁英的說法。她說,事實並非如此。
釋放微塑料
儲存在塑料水瓶中的水通常含有被稱爲“微塑料”的微小塑料顆粒。2018年的一項研究分析了在9個國家購買的塑料瓶裝水,發現93%的水樣中含有塑料碎片。
嚴北詹說,汽車內的熱量以及從側窗或後窗進入的紫外線很可能會加速微塑料的釋放。他說,有證據表明紫外線會將塑料聚合物分解成更小的碎片。這些碎片“很可能”會析入水中。
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微塑料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什麼影響,但它們似乎會在體內留存。2025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剛死亡不久的人體組織,發現腎臟、肝臟和大腦中都積累了微塑料。
如何安全飲水
如果把一次性塑料水瓶留在高溫的車裡,之後再飲用,裡面的水會發生什麼,對此專家們並不確定。但羅斯說,考慮到潛在的污染風險,這樣做“不是個好主意”。
德齊爾和其他研究人員建議,外出時,最好將水儲存在不鏽鋼或玻璃容器中,而不是塑料容器內。德齊爾說,雖然由較硬塑料(如聚丙烯或另一種PET)製成的可重複使用水瓶在受熱或陽光照射時,分解並釋放塑料或其他化學物質的可能性較小,但“它們仍然是塑料,隨着時間的推移,磨損和高溫也會導致它們降解”。
羅斯說,爲了避免細菌和黴菌,無論容器類型如何,若飲用水在高溫下放置且未喝完,最好將其丟棄。
“如果你不確定,”她說,“那就不要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