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來襲,以後夏天會越來越熱嗎?專家解讀

新華社武漢7月18日電(記者張陽、鄭家寶)入夏以來,我國多地高溫天氣持續。長江中下游地區出梅偏早、晴熱高溫提前,華北地區多地出現罕見溼熱高溫,不少地區高溫突破歷史極值。今年夏天,我國高溫天氣有哪些特點,未來強度如何?近幾年的夏天是不是越來越熱了?記者採訪了湖北、河南氣象部門專家,剖析今夏高溫形勢。

天氣實況數據顯示,7月18日白天,陝西、河北、河南、湖北、四川、重慶等地出現35攝氏度以上高溫天氣,局地40至43.7攝氏度。18日下午2點,記者走在湖北武漢的街頭,烈日直曬,不一會兒便大汗淋漓。

氣象數據顯示,7月1日至15日,湖北省平均最高氣溫35.8攝氏度,較常年同期偏高4.2攝氏度。其中,湖北鄂州連續15天出現高溫天氣。

同在中部地區的河南也酷熱難耐,河南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劉雅星表示,7月以來,河南全省出現持續性高溫“溼熱”天氣,較爲罕見。

湖北省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洪國平表示,入夏以來,湖北高溫天氣出現時間早、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往年7月上旬湖北還處在梅雨季,今年7月1日出梅,較常年同期偏早10天。出梅後,湖北全省迅速轉爲持續高溫天氣,截至7月15日湖北全省高溫日爲10.51天,爲歷史同期最多。

此外,湖北西部多地氣溫達到40攝氏度以上,突破高溫極值。湖北省氣候中心預測,未來湖北仍將持續高溫,預計7月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至1.6攝氏度,降水偏少一至三成。

爲何今年高溫這麼強?氣象專家解釋,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夏季本身就容易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常年爲我國帶來盛夏高溫的天氣系統副熱帶高壓今年強度異常偏強、位置偏西,同時北方冷空氣較弱,我國多地受到下沉氣流控制,加之相對溼度較高,出現持續性、破紀錄高溫天氣。

近年來,每到夏季,部分公衆覺得似乎“一年更比一年熱”“夏天越來越長”,確實如此嗎?

河南、湖北氣象部門表示,與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一致,夏季高溫日數變多、強度變強、範圍變廣已成趨勢,未來可能延續。

劉雅星告訴記者,本世紀以來,河南省夏季平均氣溫呈顯著升高趨勢,近5年全省夏季平均最高氣溫較本世紀初升高了1.5攝氏度。夜溫明顯增強,晚上也不再涼快。以河南省省會鄭州爲例,鄭州站夏季最低氣溫高於28攝氏度的天數已從本世紀初的0至1天增至近5年的3至19天。

夏天將變得越來越熱、越來越長。洪國平表示,上世紀80年代以來,湖北夏季平均氣溫呈波動升高狀態,近幾年連續出現極端高溫天氣,增溫趨勢將持續。

現在河南出現相對罕見的溼熱高溫天氣,以後可能成爲常態。河南省氣候中心根據氣候模型預估,未來25年河南省平均高溫日數將比近25年增加約3天。

烈日炎炎,爲什麼人們感受到的溫度往往比氣象預報裡的氣溫要高,是預報不準確嗎?針對這一疑慮,劉雅星給出解答:“氣象部門預報和測量的氣溫,與我們人體感受到的溫度並不是同一概念。天氣預報裡的氣溫是標準的空氣溫度,而我們人體感受到的卻是‘被太陽曬、被地面烤、被溼度悶’之後的體感溫度,所以會覺得比預報的更熱。”事實上,氣象學上的“氣溫”是在離地1.5米高、通風良好、避免陽光直射的白色百葉箱裡測量到的空氣本身的溫度。

中央氣象臺7月18日18時繼續發佈高溫黃色預警。據預報,7月19日白天,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仍有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7至39攝氏度,局地40攝氏度以上。氣象部門提醒公衆做好防暑降溫措施,尤其是老人、兒童、孕婦等脆弱人羣,需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戶外工作者應避免高溫時段作業,謹防中暑和熱射病的發生。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