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狂飆,江蘇“迎峰度夏”何以波瀾不驚?

原題:高溫狂飆,江蘇“迎峰度夏”何以波瀾不驚?

進入7月以來,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用電量迅猛攀升。7月7日午間,全省最高用電負荷達到1.52億千瓦,年內第三次創下歷史新高。這距離7月3日創下的今年首個歷史新高(1.4996億千瓦),僅僅過去了4天。江蘇最高用電負荷已連續10年破億千瓦。

這一天,江蘇13個設區市用電負荷峰值集體刷新歷史紀錄——蘇州3307.5萬千瓦、無錫1651.5萬千瓦、南京1643萬千瓦、南通1304.5萬千瓦……

入夏以來,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等省(區)電網負荷均創下歷史新高。從地理區域看,華東電網以4.22億千瓦的負荷成爲電力市場供求壓力最大的區域。其中,江蘇電網負荷佔比超過1/3。7月4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達到了驚人的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較2024年同期最高峰增約4%。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中國電網的負荷規模遠超美國(峰值約10億千瓦)、歐盟(峰值約5億千瓦),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

“迎峰度夏”是每年夏季江蘇乃至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必須面對的考驗,今夏我省面對的“大考”同樣嚴峻,用電量連攀新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於高溫到來較往年偏早,江淮、江南等地氣溫達到或超過歷史同期極值。35℃以上溼熱天氣持續多日,居民家庭空調用電量大增。華東電網空調負荷佔比高達37%。江蘇電網較春季平均增長近4000萬千瓦,約90%的增量來自空調製冷用電。另一方面,二季度至今我省經濟增速有所加快,企業生產的持續復甦也推動了用電負荷和用電量的穩步增長。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光伏製造等“新三樣”產業用電增速超30%。國網能源研究院預測,2025年全國數據中心用電量將達1600億千瓦時以上,5G基站新增用電量超300億千瓦時。電力消費終端市場的結構變化也是重要因素。截至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6000萬輛,充換電服務業用電量達1020億千瓦時。截至今年一季度,江蘇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292.5萬輛。

但迄今爲止,即使在數個用電負荷“巔峰”時刻,全省電力市場依然平穩度過,未出現任何供不應求現象。在高溫與電力需求增長的雙重考驗下,爲何全省電力市場波瀾不驚?其背後的新生支撐力量從何而來?

新能源晉身主力軍

據國家電網江蘇省電力公司統計,截至今年6月末,江蘇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達1.07億千瓦,超過了全省電源總裝機規模的46%,已佔“半壁江山”,比“十四五”初增長了1.91倍。今年1—6月份,全省新增發電能力2487.96萬千瓦,其中風電新增23.6萬千瓦;光伏新增2208.33萬千瓦。截至今年6月底,江蘇分佈式光伏總裝機約5946萬千瓦、規模全國第二。7月3日,全省用電負荷今年首次刷新歷史紀錄時,風光新能源發電達到6047萬千瓦,同樣創下新紀錄。

省電力行業協會統計顯示,全省電力裝機結構的持續優化。在全省新能源裝機量之中,風電裝機逾2344萬千瓦,佔比10.28%;光伏裝機逾8372萬千瓦,佔比36.69%,同比提高10.33個百分點。新能源電量消納量佔比也在快速提高。今年1—6月,全省發電量3215.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7%,其中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量720.47億千瓦時,同比增速高達29.78 %,佔全省發電量的22.41%,佔比較去年同期提高了4.94個百分點。尤其是光伏發電,上半年發電量同比大增65.47%。

今年以來,以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爲代表的綠色能源裝機量持續較快增長,實際發電量增幅居所有能源類型之首。新能源裝備製造、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產業,正在替代傳統高耗能行業。這種轉變讓14996萬千瓦的負荷背後,有了更堅實的經濟支撐。

此外,全省火電的儲能與調峰保障能力仍在繼續增強。據省電力行業協會統計,爲了適應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我省現有儲能容量500萬千瓦時,日均調用頻次2次,2024年累計提升新能源消納空間66億千瓦時。

我省電力交易市場化的不斷推進,也在助力綠電交易增長和用電價格下降,推動新能源電力供給佔比的增長。省電力行業協會秘書長吉立東透露,江蘇作爲出口外向型企業的集中區域,用戶側綠電綠證需求較高,2025年以來至今成交量同比上升53.78%;上半年全省交易電價下降約7.14%。

“強力外援”與“柔性力量”

作爲能源需求大省、能源資源小省,“外援”一直是我省電力市場的重要力量。

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人士介紹,藉助已投運的各類跨省、跨區域輸電工程,該公司今年以來積極爭取西部、北部區外來電,尤其是西部水電東送江蘇。7月3日,全省第一波最高負荷比去年提前5天抵達,三峽水電通過±500千伏龍政直流工程今年首次滿功率送蘇,江蘇最大區外受電規模達2248萬千瓦;次日,全省區外受電規模數據大幅攀升至3198萬千瓦。據瞭解,今夏我省將進一步增購高峰區外來電,確保區外來電最大達3700萬千瓦。

面對剛性增長的用電需求,我省還在利用創新技術手段激活千萬家庭和企業終端的“柔性力量”。

在夏季用電高峰,居民空調負荷無疑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去年夏季,我省最高用電負荷達1.47億千瓦,其中居民空調負荷最高達2796萬千瓦。在預測到用電可能緊張時,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利用軟件給居民手機上發送邀約,鼓勵居民主動調節大功率智能家電的溫度,從中獲得電費獎勵,以此提升全省新能源發電的使用效率。據測算:空調每調高1℃,可讓出0.06千瓦負荷。全省4300萬居民同步行動,相當於一座大型電站的調節能力。

江蘇首個增量配網虛擬電廠——宿遷運河港配售電有限公司數智能源服務中心,已於今年“五一”前正式投運。目前,虛擬電廠的聚合用戶可通過削峰填谷、需求響應等方式獲取收益,還可登錄虛擬電廠智慧運營管理系統,實時查看負荷情況,保障用電設備穩定運行。

這種“柔性力量”,根本上來自我省電力市場,尤其是電網側與電源側體制機制的深化改革。客觀地看,今年江蘇“迎峰度夏”波瀾不驚,不僅源於全省更大規模、更智慧堅強電力基礎設施的有力支撐,更是江蘇較強經濟實力與長期以來綠色化發展成效的最新體現。

這場由高溫引發的用電革命,不僅考驗着電網的韌性,更見證着能源結構的深刻轉型。當你在空調房裡享受清涼時,或許該想想:我們用的電可能來自千里之外的三峽水,或是家門口的光伏板上的陽光。(王峻峰)

來源:江蘇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