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及空污 衝擊心血管健康

臺師大、保誠人壽14日發佈《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林周義攝)

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變遷肆虐全球,全臺第一份民間《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出爐。過去22年,全臺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就醫人數平均每年296萬人次,就診高峰落在6~8月。當氣溫升高至攝氏27度以上,特別接近31度時,全臺各區的就診率皆上升,而二氧化氮(NO2)是提高急性心血管疾病發作風險的關鍵。建議年長高危險族羣減少在車流多的時間外出。

臺師大及一家壽險公司共同做此一研究。臺師大地球科學系教授陳卉瑄說,研究團隊將臺灣本島分爲5區域,分別是北北基宜、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屏及花東地區。當日均氣溫在攝氏13~27度之間時,全臺各區就診率變化不大,但當氣溫升高至27度以上,特別接近31度時,全臺各地區的就診率皆上升。而65歲以上就診率比50~64歲高2.4倍,更是18~29歲族羣的417倍。

爲了解哪些環境條件會提高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研究團隊建立預測模型,發現空污關聯性最高,其中又以氮氧化物最爲關鍵。陳卉瑄表示,二氧化氮( NO2)進入人體,會分解爲亞硝酸與硝酸,產生大量活性氧,造成細胞膜脂質氧化、自由基累積,引發血管發炎、內皮細胞損傷,進而干擾心臟自律神經調節,建議長者別在車流多的時間外出。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則表示,極端氣候會造成血管收縮不正常、水分不正常流失,導致心跳加速,血液流動有問題,尤其三高患者在高溫、低溫時要特別小心。

至於氮氧化物,鍾伯欣說,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司機等族羣會因廢氣的暴露,而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較相關的應是吸菸。吸菸會產生氮氧化物,對吸菸者、吸二手菸者都會有影響,增加心肌梗塞風險。近期政府開放加熱煙,作爲醫師絕對反對,他提醒民衆,任何形式的煙品都對健康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