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臺鐵化 乘客如喪屍般失序
高鐵各車站於尖峰時段皆會派員持廣播器或舉手牌在月臺引導,請自由座禮讓對號座優先上車,並管控各站上車旅客人數。高鐵員工在月臺舉手牌示意圖。圖/高鐵公司提供
臺灣高鐵運能迭創新高,在新採購列車預計二○二七年下半年上線營運前,假日熱門尖峰時段運能始終處於緊張狀態,自由座乘客擠滿各車廂間通道玄關,連車廂中間走道也寸步難行。
在營收至上短視近利的心態下,高鐵自由座車票數量猶如脫繮野馬般失控,出入口、通道與走道總是堵塞不通,可能產生的公共安全隱憂無人聞問,放任對號座乘客與自由座乘客敵對衝突,袖手旁觀的高鐵公司難辭其咎。尤其對號座與自由座兩者價差僅僅只有百分之三,自由座購票者彷彿淪爲二等乘客。
自由座車廂人滿爲患,開放第六節商務車廂以外對號座車廂通道玄關與中間走道讓自由座乘站立,是高鐵公司現階段採取唯一應變方案。通道與走道空間有限、先佔先贏,堵住出入口是自由座乘客自力救濟惡性循環下產物,對號座乘客擠不上車,則是高鐵公司無能失能的象徵。
自由座乘客擠不上車的焦慮程度,事實上遠大於對號座乘客。因爲要不要全面開放對號座車廂通道與走道,往往拖到列車離站前最後一刻才廣播周知,堵在門口擠不上自由座車廂的旅客聞聲後立刻放腿狂奔,只爲尋找有立足之地的前方車廂,上演有如喪屍電影般恐怖場景,險象環生同時,連帶耽擱延誤列車運行時間。
對號座乘客擠不上車與自由座乘客月臺失序狂奔,同屬自由座車票數量失控問題一體兩面。傳聞中彈性管控自由座售票數量,必須建立在即時精準掌握候車人數動態前提上,是高鐵公司長期以來應做未做的當務之急。
根據現行標準作業流程,自由座旅客是否分流疏散至各車廂通道玄關或走道,授權該車次列車長依照現場狀況判斷決定,連月臺服務人員也是被動接受指示。問題癥結在於最多四至五節自由座車廂容納人數上限,各站上車人數與下一站排隊候車人數,通過即時監看畫面與通訊科技協助,月臺人員與列車長隨時保持通暢溝通,在列車進站前提前清楚預判絕非難事。如果連安全事先有序疏散分流都做不到,如何有效管控自由座發售數量,難免讓人質疑。
國道客運萎縮式微,公司化後臺鐵沉痾依舊,高鐵獨佔壟斷中長程運輸市場,且傾斜失衡程度有增無減,民衆別無選擇只能逆來順受,被迫接受日益下滑的服務水準,「高鐵臺鐵化」絕非網路酸民刻薄之辭,而是不折不扣現在進行式。
擬議自由座限量發售方案,只是高鐵公司跨出正視問題第一步,未來大排長龍拉長進站上車時間,勢必成爲連續假日高鐵車站反覆上演的常態,一旦候車時間比乘車時間長,可以預期自由座乘客羣起反彈抗議。高鐵經營團隊必須提出更周全配套措施,平衡兼顧便民與民怨天平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