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生態給付」啓動 每巢水雉補助3000 草鴞現蹤獎1萬

在野蓮田裡的水雉。(高雄市農業局提供/林雅惠傳真)

爲推動農業與生態共榮,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啓動「生態給付」補助計劃,農民成功孵育水雉每巢可獲3000元,拍到草鴞停棲畫面再獎1萬元,最高每公頃補助達3萬元,即日起至6月16日開放申請「水雉友善農地獎勵金」與「草鴞棲架監測獎勵金」,鼓勵落實友善耕作、保育棲地。

農業局表示,生態給付計劃結合中央資源與地方經驗,針對農民維護溼地、減用農藥、不施放毒鼠藥、設置猛禽棲架等友善行爲提供補助,推動區域包含旗山、美濃、內門、田寮、燕巢等地,依各地棲地特色發放對應獎勵。

其中「水雉友善農田」計劃在美濃、旗山推動,每公頃野蓮田最高補助3萬元,若成功孵育水雉,每巢再獎勵3000元,農業局並與高雄鳥會、林業保育署合作,預設菱角區供水雉優先築巢,提升繁殖率,今年已觀察到4組水雉成功築巢孵育,顯示保育成果初見成效。

在棲架上停棲的猛禽。(高雄市農業局提供/林雅惠傳真)

草鴞和草鴞寶寶。(高雄市農業局提供/林雅惠傳真)

另一項「草鴞棲架監測」則針對猛禽保育,農民設置棲架可領3000元,如拍攝到草鴞停棲,經審覈認定後再頒發1萬元獎金,猛禽是田間天然的「抓鼠隊」,協助農民控制鼠害,減少化學藥劑使用,有助農業永續發展。

此外,願意協助拆除鳥網、巡護獸鋏陷阱的社區組織或產銷班,亦可申請每月5000元「自主巡護獎勵金」,擴大民間參與保育的能量。

農業局長姚志旺強調,「生態給付」不僅是經濟誘因,更是對農民守護生態的肯定與感謝,未來將持續與農友、生態團體合作,打造農業與自然共存的永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