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能逃短命內閣命運?
(圖/美聯社)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落幕,高市早苗以壓倒性的地方票擊敗小泉進次郎,成功當選新任黨主席,被視爲自民黨黨員對政治革新的強烈期待。然而高市上任後立即任命麻生太郎爲副總裁,並啓用麻生派的鈴木俊一出任幹事長,此舉顯示派閥仍主導自民黨權力運作。
外界批評「長老支配」現象依舊,由麻生太郎、岸田文雄與菅義偉等人構成的勢力仍在幕後操盤,顯示高市缺乏獨立的政策團隊與人馬,只能倚重最大派閥支援。這反映出自民黨並未真正擺脫派閥政治與政治獻金問題,改革口號恐淪爲「換湯不換藥」,自民黨的派閥結構與既得利益仍根深蒂固,高市能否突破體制束縛、落實改革,成爲選民關注的關鍵。
在內政與外交方面,高市面臨的挑戰同樣艱鉅。首要任務是如何與美國總統川普維持穩定關係,儘管有麻生副總裁的支援,但其強烈右派立場與國防政策主張,可能與選民期待的經濟成長產生落差。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已超過30年,民衆當前最關注的仍是薪資與物價問題。若高市無法提出具體且有效的經濟方針,僅以強化防衛作爲政治主軸,恐難以在下一次國政選舉中獲得多數支持而成爲短命內閣。
另一方面,在野黨聯盟過程中,國民民主黨主席玉木雄一郎的動向備受矚目。玉木在15日的黨魁會談中坦言,「立憲民主黨、維新會與國民黨在參議院的席次仍不足以撼動自民黨」,且三黨在基本政策主張上缺乏一致性,顯示在野陣營內部仍存在協調困難。
例如立憲黨與國民黨之間存有安保理念的對立。立憲黨一貫主張廢止新安保法制、迴歸專守防衛的傳統方針;國民黨則堅稱新安保法制並不違憲且應持續,凸顯兩黨的政策差異。更何況國民黨即源自對立憲黨理念不合而分裂出來的,因此在野黨大聯盟合作的呼聲雖存在,但理念的鴻溝恐仍是難以跨越的政治現實。
儘管高市多次釋出與國民黨合作的意願,但先前石破內閣未履行與國民黨達成的降低所得稅門檻協議,導致國民黨對自民黨的信賴度低。摒除國民黨態度的搖擺不定,15日晚間高市與日本維新會達成政策共識,若進一步爭取國民黨支持,則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的誕生將可能成真。
這場日本首相指名選舉的焦點,不僅在於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的震撼與國民黨重要性的浮現,更凸顯未來國會政策審議過程多黨協商的趨勢。國民黨主張改善民生爲重點,而自民黨高市則強調防衛與安保優先,即使雙方在能源與安全政策上具共識,但龐大的防衛預算勢必壓縮國民黨倡導的社會福利政策,也爲未來的政黨合作投下變數。(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