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上調MSCI中國指數目標點位,稱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票興趣升至近年高點
高盛上調MSCI中國指數12個月目標點位。
7月28日,高盛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師劉勁津等人發表最新研報表示,維持對中國股市在亞太區域內“超配”的立場,將MSCI中國指數的12個月目標點位從85點上調至90點,這意味着該指數較上週五收盤價還有11%的上漲空間。
高盛的研報指出,經過6月至7月大半時間的盤整後,中國股市近期突破震盪區間,MSCI中國指數與滬深300指數分別創下四年新高和年內高點。除二季度GDP數據強勁、部分重點行業“反內卷化”的應對措施、港股IPO市場復甦、南向資金流入創紀錄以及外資增持意願與目前持倉的顯著差距外,國際貿易緊張局勢緩和或是推動股市漲勢加速的關鍵因素。
過去一週,在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開工的提振下,基建承包商、水泥生產商和電力設備製造商等市場預期受益板塊股價大幅上漲。高盛認爲,市場的反應機制表明了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情緒積極轉變,尤其是政策風險溢價降低、對政策有效性的信心恢復,以及對政策驅動型投資機會(包括“反內卷”)的重新關注。
談到“反內卷”,高盛強調,審慎且有效的執行是可持續提升多個週期性行業盈利能力的關鍵。“從市場角度看,我們認爲需要更深層次的改革(涉及政府補貼做法、財政收入及國企與民企之間的公平競爭環境)以解決根本原因。如果政策干預導致產出價格(如PPI)上漲,能源、公用事業和材料將不成比例地受益。”高盛表示,主題上,行業整合應有利於大型龍頭企業,它們更有可能享受潛在的市場份額提升和盈利能力上行,從而推動股市(市值)集中度上升。
今年以來,南下資金以創紀錄速度流入港股,截至7月28日,年初至今已淨流入8292.81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總額。考慮到內地投資者對收益率和離岸AI科技敞口的強勁需求,以及活躍的香港IPO市場擴大了南下可投資範圍,高盛將2025年南下淨買入預測從1100億美元上調至1600億美元(約合1.15萬億人民幣)。
“中國重回國際投資者視野,我們6月和7月全球路演的客戶反饋顯示,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升至近年高點,”高盛在研報中提到,新興市場及亞洲基準共同基金自去年底以來已適度增配中國,但對衝基金及全球主動管理機構的配置仍接近週期低位。儘管4月以來美股快速反彈可能降低了投資者果斷行動的緊迫性,但許多人已選擇通過IPO及增發進行戰略性再平衡,這從今年香港新股外資基石投資者參與度創5年新高可見一斑。
這主要由以下因素驅動:從美國市場分散配置的需求、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潛力、中國AI模型/應用的崛起、對民營企業監管收緊週期可能見頂的預期,以及中國相較全球主要股指的深度估值折價。
高盛還指出,A股與H股並非非此即彼的二選一,兩個市場在一個充分多元化的、以中國爲核心的投資組合中,各自提供了獨特的價值主張與主題機會。具體而言,H股側重於AI科技映射,A股則具備高且穩定的股息收益,以及小盤股的獨特alpha。
具體到行業方面,高盛建議將保險板塊上調至超配,因保險估值更具吸引力且對股市具備更高的間接敞口;同時將材料板塊上調至超配,以增強組合對“反內卷”主題的敏感度;同時將房地產板塊下調至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