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評估 川普會再延長關稅寬限期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公佈對各國課徵對等關稅。 (路透)
美國對貿易伙伴祭出高額對等關稅的九十天緩衝期將在七月九日屆滿,高盛預測,川普總統屆時將不會如期恢復課徵這些關稅,中國大陸產品的關稅稅率也可能不會再改變。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海濟斯十八日在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活動表示,七月九日期限屆滿後,他和同僚「不認爲『對等』關稅的第二階段」會實施,「我們預期會繼續延後」,以利川普政府取得和貿易伙伴協商的時間。
海濟斯說,他的團隊推估,美國整體關稅稅率目前已提高約十個百分點,「我們預期半導體、通訊設備、藥品、銅及或許一些其他產品的百分之廿五關稅,會再提高(整體關稅稅率)四至五個百分點」,使美國的整體關稅稅率最多提高十五個百分點。
臺美對等關稅談判觸及調降美國進口汽車關稅議題,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長邱求慧昨受訪表示,根據美英談判協定模式,只牽涉美、英兩國之間關稅,並不適用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惠國待遇,因此臺美談判希望比照美英談判協議架構,若最後確定涉及汽車關稅減讓,也只適用美國進口車,因此評估對我國汽車產業影響可控。
邱求慧指出,美國車廠在臺市佔率本來就不高,預期影響有限,儘管特斯拉等高價電動車有機會因降稅受惠,但其品牌與價格定位明顯與本土電動車不同,不會直接形成市場排擠。
目前臺灣對進口汽車課徵百分之十七點五關稅,貨物稅則依車型再課百分之廿五至百分之卅,經濟部已表態支持調降汽車貨物稅,現可能面臨臺美談判調降汽車關稅。邱求慧說,貨物稅減免已取得朝野共識,現在主要和美國正在關稅談判階段,待關稅談判結果出爐,搭配貨物稅減免措施,降低對廠商衝擊。
邱求慧指出,目前臺灣車市仍以燃油車爲主,政府也希望藉由這次協助產業因應關稅變動,進而推動車輛產業轉型,未來將積極投入資源,協助業者向電動車轉型,不論是整車製造或零組件供應鏈,都將納入轉型輔導範疇。
政策工具方面,邱求慧說,政府採「先談關稅、再調整貨物稅」策略,藉由貨物稅作爲國內可控的調節工具,待關稅談判落定後,視產業受影響程度進行調整。貨物稅牽涉國內所有車輛,並非針對特定國別產品,故未列入雙邊談判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