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里昂力挺12家科技臺廠:AI 市場情緒已回到極度樂觀

里昂、高盛證券最新報告齊聲力挺臺灣科技產業,點名AI仍是明年成長主軸。 路透

里昂、高盛證券最新報告齊聲力挺臺灣科技產業,點名AI仍是明年成長主軸。兩大外資不約而同指出,市場對AI的樂觀情緒已回到極度樂觀、非AI領域的關注度仍偏低。而企業對AI長線前景依舊信心十足,並按贊臺積電(2330)、臺達電(2308)、聯發科(2454)等12檔個股,建議投資人把握回檔機會,逢低佈局基本面優勢的AI概念股。

臺廠中,里昂按贊臺積電、臺達電、致茂(2360)、奇𬭎(3017)、鴻海(2317)、廣達(2382)、緯創(3231)、全新(2455)、高力(8996)、新日興(3376);高盛則按贊臺積電、聯發科、日月光投控(3711)。

市場一面倒看好AI

里昂證券在收集投資人的回饋後指出,市場幾乎一面倒看好AI,反對聲音相當有限,AI情緒明顯偏向極度樂觀。事實上,在超過40場會議中,僅有一位投資人對2026年的展望表示擔憂。

短線佈局上,里昂傾向GPU勝過ASIC。里昂指出,Rubin平臺時程提前,加上下游伺服器機架交付順暢,將有利輝達(NVIDIA)的相關獲利表現;反觀AWS供應鏈面臨ASIC平臺轉換風險,影響恐延續至2025年第4季至2026年第2季。

另外,里昂分析,非AI類股持續乏人問津。首先,iPhone供應鏈展望黯淡。iPhone 17亮點不足,難以帶動換機潮,今年基本款雖有規格升級,卻恐導致產品組合走弱,壓抑相關供應鏈動能。

第二,摺疊機市場看法分歧,部分投資人認爲仍屬小衆,加上三星銷售平平,但多數仍看好蘋果既有用戶基礎、品牌影響力與生態系統,有望推動摺疊機新一波成長週期。

第三,PC市場方面,出貨量恐於2025年第3季中旬見頂,終端需求疲弱與庫存去化壓力持續,加上AI PC題材未受青睞,下修風險難以避免。

臺積電三大動能 獲利潛力看到2027年

值得注意的是,臺積電仍是市場焦點。高盛表示,投資人看好2025年獲利並延伸至2027年的長期潛力。預估2027年美元營收可年增15.7%,獲利仍具上行空間,主要來自三大動能:第二波2奈米客戶可能帶來更強勁需求;技術領先地位持續,支撐更高定價能力;3奈米/5奈米制程持續成長,受惠產能轉換持續推進。

高盛進一步分析,AI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可能從6,000億美元躍升至2030年的3至4兆美元,若依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說法推算,2025至2030年間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可達42%,臺積電有望成爲AI晶片製造的關鍵瓶頸,意味長期成長空間遠超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