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者交通事故傷亡翻倍 中市議員批市府宣導「抓錯藥方」
臺中市議員陳俞融今批評,市府「路老師」宣導計劃內容卻無視高達7成5的長者是汽機車駕駛,重點卻停留在如何走路,「抓錯藥方」的宣導方式。圖/陳俞融提供
臺中市議員陳俞融今批評,臺中市65歲以上長者的交通事故受傷人數,從2022年至2024年連續三年逐年攀升,市府「路老師」宣導計劃內容卻無視高達7成5的長者是汽機車駕駛,重點卻停留在如何走路,「抓錯藥方」的宣導方式,對改善長者交通安全十分有限。不過,交通局說,路老師培訓目的是爲了招募並訓練更多合格的「路老師」,教導高齡者如何識別交通事故風險及正確的用路知識。
交通局說,市府道安宣導團隊也運用路老師及培訓教材,教導高齡者專業知識與技巧,並搭配實際行人事故案例及在地交通肇事熱點說明和教學,同時也持續更新與精進教材內容,以期確保高齡者用路安全,促進健康生活環境的目標。
交通局指出,以今年1至5月之30日交通事故死亡104人爲例,較去年和前年同期分別減少14人(-11.9%)、40人(-27.8%)。另,今年1至5月行人30日交通事故死傷1152人,也較去年和前年同期分別減少21人(-1.8%)、107人(-8.5%)。
陳俞融說,依市府統計資料,臺中市高齡者交通事故受傷人數從2022年的6070人,去年已一路暴增爲11026人,幾乎翻倍。而根據交通部最新統計,今年1至5月,臺中市高齡者交通事故傷亡人數已達4606人,不僅較去年同期增加1.4%,死亡人數更高達45人,位居全國第4高,情況持續惡化。
她說,市府的「路老師」道安宣導,內容多半圍繞「行人安全」,如「穿越馬路不貪近」、「綠燈注意轉彎車」等,卻不見如駕駛汽車時應如何注意道安等內容。然而,根據市警局的統計數據,2024年高齡者交通事故的車種分析中,行人僅佔約5.4%,真正的大宗是騎乘機車(55.5%)與駕駛汽車(21.2%)的長者,兩者合計超過75%。顯見宣導重點錯誤。
另外,高齡者交通事故最頻繁的時段集中在上午8時至12時,這正是長輩外出活動、就醫的高峰期,市府的宣導策略也未能針對此高風險時段提出有效對策。建議應「對症下藥」,針對高齡者的交通工具,特別是汽車,設計專門的道路安全課程,並結合早晨高風險時段,在社區、醫院、市場等長者聚集地進行精準宣導,才能爲長輩們織起一張有效的用路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