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貧窮嚴峻 基督教救助協會擴增食物包、建偏鄉中繼倉
一位長者從文健站志工手中接過物資,臉上露出笑容。圖/基督教救助協會提供
臺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20%的同時,經濟戶長65歲以上的家庭,高達近5成、約116萬戶落入最低所得組(後20%),且支出大於收入,顯示臺灣高齡貧窮問題嚴峻,特別是在偏鄉部落。爲此,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擴大發放食物包,未來3年也將在全臺建置30座偏鄉「惜食中繼倉」,提供物資給長照據點與文健站等免費供餐點,目前第1座已於元旦在全臺阿美族最大部落花蓮光復鄉太巴塱啓用。
據主計總處公佈今年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1到2月平均CPI較上年同期漲2.12%,其中以食物類漲3.85%最高,而高齡家庭(指戶內人口都是65歲以上的家庭)1-2月平均CPI則較上年漲2.3%,其中食物類就漲了4.12%。
基督教救助協會指出,據2023年家庭收支調查,一般中等收入家庭在伙食費上的支出,平均佔可支配所得約15%至20%,但在1919食物銀行2023年所服務的6717戶弱勢家庭,伙食費支出平均佔每月總支出的39.85% ,其中花蓮區更高達41.72%,而所有受助者中,逾2成爲65歲以上的長者。這些長者中高達46%因失能無法工作,另有14%仍需持續工作維生,物價上漲對高齡弱勢家庭的衝擊特別大。
74歲的阿麗嬤(化名)住高雄三民區,是陽明1919服務中心(陽明信心傳道會)的受助家庭,由志工慧珍長期關懷。阿麗嬤的長子已離世,次子入獄,她需獨自撫養長子留下的孩子阿宏,2年前服刑中的次子擔心母親年事已高無法工作,遂寫信向1919食物銀行求助,慧珍知道後,立即前去探望,併爲她申請食物包,且定期探訪。
阿麗嬤說,1919食物包真的很實用,除了吃的、清潔用品,逢年過節還有禮盒,讓她省了好多開支。阿麗嬤目前主要靠中低收入補助與老人年金生活,每個月約1萬5千元。平常若是自己一人就煮麪配罐頭解決一餐,省下的錢留給讀孫子阿宏補習,在獄中的次子知道媽媽現在有食物包後非常感恩,還寫信前來致謝。
基督教救助協會表示,過去14年來每兩個月發送一次的食物包,至今發出32萬多份,陪伴了逾7萬戶次的弱勢家庭,未來3年內將在全臺偏鄉建立30座中繼倉,供應各地長照據點與部落文健站免費食材,呼籲全臺愛心民衆踊躍支持,有錢出錢、有物資捐物資,共同守護更多弱勢高齡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