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下的信託新使命 臺日專家共論高齡信託制度新趨勢
爲協助我國信託業掌握高齡化社會下的資產管理新趨勢,並借鏡日本在高齡信託領域的成熟經驗,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27日上午舉辦「高齡化社會中信託制度的使命與角色研討會」,邀請日本中央大學研究開發機構多位重量級專家蒞臨演講,與國內業界深入探討日本在高齡信託、家族信託及民事信託方面的最新發展與實務經驗。
本次研討會特別邀請日本中央大學研究開發機構教授新井誠、八谷博喜、吉田安廣、吉野誠、福田智子以及高橋弘等專家來臺分享,日本學界與信託銀行攜手展現其在個人信託、家族信託及高齡者財產保護制度的豐富經驗。信託公會呂蕙容秘書長致詞表示,隨着臺灣步入超高齡社會,過去4年金管會推動信託2.0已奠定良好基礎,讓信託可以永續推動。信託制度是可以兼顧資產管理、照護安排與世代傳承的重要金融工具。中國文化大學王志誠副校長亦以貴賓身分到場致詞,期盼透過臺日交流,促進兩國在高齡金融與福祉信託的合作發展。
研討會第一單元由日本中央大學研究開發機構新井誠教授主講「日本個人信託的發展現況及未來潛力」。新井教授回顧日本自1922年制定《信託法》以來的制度演變,指出日本信託已歷經「信託公司時代」、「信託銀行時代」及「修訂信託法時代」等階段,逐步形成以民事信託、福祉信託爲核心的多層體系。他特別提到,在高齡化與失智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信託制度具備「意思凍結」與「受益人連續」功能,能在受託人專業管理下確保委託人意志長期延續,成爲維護老年人權益與財產安全的重要機制。
日本中央大學教授、三井住友信託銀行專門理事八谷博喜發表「日本個人信託趨勢分析」。八谷教授指出,日本高齡化速度全球最快,2024年高齡人口比率達29.3%,失智症患者數亦呈穩定上升,迫使金融體系必須創新。信託銀行因具備「長期管理」與「財產隔離」功能,成爲解決高齡社會財務風險的關鍵角色。八谷教授介紹多項針對高齡者需求設計的信託商品,如「監護制度支援信託」、「意定監護支援信託」及「安全型信託」等,並以「人生百年應援信託」、「安心助理」、「未來信託(Future Trust)」等實例說明信託如何兼顧財產安全與社會責任投資。
三井住友信託銀行信託開發部長吉田安廣則以「日本信託銀行的個人信託商品與服務」爲題,分享該行以「人生百年時代」爲核心概念的商品設計。吉田指出,日本信託銀行運用信託功能協助客戶應對失智、長照與遺產繼承課題,並開發結合綠色金融及正向影響力金融的「未來信託」,展現信託制度在資產管理與社會永續間的創新連結。
在「信託銀行對家庭信託提供的支援」講題中,三井住友信託銀行資深研究員吉野誠介紹日本如何透過信託帳戶制度與雲端化管理平臺「信託之藏人(Cloud)」支援民事信託受託人。他說明此制度可確保信託財產獨立於受託人個人資產之外,避免破產或繼承時的法律風險,爲家族信託運作提供穩健保障。
中央大學準教授福田智子則以「日本家族信託案例」爲題,從民法角度探討日本民事信託制度近年發展,指出家族信託的普及已成高齡社會的重要支柱。她指出,對於有身心障礙子女的家庭而言,信託能讓父母在生前及身後持續保障子女生活與照護資金,搭配司法監督的受益代理人制度,更能確保信託長期穩定運作,體現「跨世代安心」的法律設計。最後,高橋教授以實務經驗介紹「信託與監護制度結合」的法律設計,展示司法書士如何協助身心障礙者家庭藉由信託達成「跨世代安心機制」。
信託公會表示,隨着臺灣步入超高齡社會,信託制度可以防止詐騙、保障財產安全,結合各種金融商品延長退休資金使用年限,以及跨業結盟滿足全方位生活需求,將是未來高齡金融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次研討會不僅深化臺日學術與實務交流,也爲國內信託業者提供多元應用的啓發。信託公會將持續推動社會各階層及人生各階層需要的各項信託業務與相關信託商品的創新,打造全民安心與安全的信託生態圈。
前排左一起中國文化大學王志誠副校長、兆豐銀行黃永貞總經理、信託公會呂蕙容秘書長、講師日本中央大學研究開發機構新井誠教授等日本專家學者、及翻譯邱怡凱博士。(信託公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