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產品助攻!臺灣對美國、東協出口大幅成長

我國對美國出口積體電路,增幅達3.6倍。(路透)

據財政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對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出口比重在2024年大幅下降至 31.7%,與2020年的歷史高點43.9%相比,減幅達12.2個百分點,反映出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因素的深遠影響,同時也顯示臺灣出口市場正在進行重大轉型。

近年來,中國大陸積極推動「中國製造2025」、半導體自主化及其他經濟轉型計劃,試圖實現產業升級與進口替代,但遇到中美貿易戰,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去中化,及內部房市疲軟等背景影響,導致內需進一步疲弱,進而影響臺灣對陸港市場的出口表現。

在出口衰退的貨品中,塑化產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與工具機受到過剩產能及低價競爭的雙重打擊,此外,科技產品中的傳統電子元件如印刷電路及二極體電晶體等,也逐漸失去競爭優勢;不過,積體電路與人工智慧應用相關產品,如GPU顯示卡則逆勢成長,顯示科技密集型產品在中國市場仍有一定空間。

隨着美中科技競爭加劇,國際大廠爲降低地緣政治風險,採取「中國+1」或「臺灣+1」策略,促使臺灣出口依賴逐漸從中國大陸轉向美國與東協等地區。

數據顯示,2024年臺灣對美國出口額突破千億美元,達1,114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1.2倍,主要來自於高科技產品的強勁需求,例如,電腦及其附屬單元,如顯示卡與伺服器增長445億美元,成長幅度高達6.4倍;積體電路出口則增加58億美元,增幅達3.6倍,對美國出口的比重從2020年的14.6%上升至2024年的23.4%,提升8.8個百分點。

除了美國市場,東協地區也成爲臺灣出口的重要增長點,2024年臺灣對東協出口佔比增加3.1個百分點,其中,電腦及其附屬單元和積體電路的出口表現尤爲突出,分別成長59.3倍與63.2倍,顯示東協國家對高科技產品的需求持續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