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避雷:6大“虛高”專業,本科難就業考研是出路

“選擇大於努力,方向決定未來。”在高考這場人生重要的戰役中,填報志願選擇專業無疑是一個關鍵的戰略決策。

2025年高考填報志願階段,因時間緊迫,許多學生和家長在未深入瞭解各類專業的情況下就做出了選擇,還有部分學生被調劑到了其他專業。

如今塵埃落定,學生們需要對所選專業有更深度認知。

當下高校專業名稱愈發高大上,可名字霸氣並不等同於好就業,有6個專業本科階段就業困難,讀研纔是更好的出路。

6大專業剖析:本科就業困境與讀研優勢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數學與計算機的“夾縫”之困

許多人誤以爲信息與計算科學屬於計算機類專業,能成爲計算機系統開發人員或程序員。然而,它實則是數學裡的新興基礎學科。

高校課程設置以高等數學爲基礎,雖結合部分計算機課程,如基礎代碼和數據庫,但整體偏基礎。

本科畢業既難以成爲專業程序員,又因非單純數學專業,成爲中小學教師也困難重重。

就如蘇格拉底所說:“未經審視的生活是毫無價值的生活。”

學生若不審視該專業本質,盲目投入,畢業後便會陷入就業困境。若被此專業錄取,轉專業或考研往大數據、統計學、人工智能算法等方向靠攏是明智之舉。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工科新興專業的“高端”門檻

生物醫學工程作爲工科新興專業,授予工學學位,主要研究醫學器械,如血壓測量器、CT設備等。

其以工科理論知識學習爲主,僅涉及醫學基礎知識,本科畢業生難以研究高端設備。

本科階段的學習難以觸及該專業高端領域。目前國內就業市場,本科畢業生多從事銷售工作,難進入醫院或從事研發工作。

讀研甚至出國深造,進入國外頂尖醫療器械企業從事研發,或到醫院從事設備維修檢查工作,纔是更好的發展路徑。

基礎醫學專業:理論研究的“高學歷”壁壘

基礎醫學與臨牀醫學有根本區別,臨牀醫學注重理論與實踐融合,學生需長期參加解剖實踐課程和規培才能成爲醫生;而基礎醫學側重醫學理論研究,如研究細胞、病毒,進行預防和疫苗研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