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深耕計劃加碼 「全球排名百大」系所可申請補助

▲教育部長鄭英耀(中)表示,高教深耕計劃將新增以系所爲補助對象。(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爲了提升大學研究實力,教育部表示,在新一期高教深耕計劃中,將會挹注額外經費,並以大學系所爲補助對象,各大學若在QS或THE的全球排名在前50或100名,可以向教育部提出申請經費補助,教育部審查後若符合資格,會將經費直接補助給大學系所,預計最快5月公佈相關規定。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今天在宜蘭大學一連舉行兩天,這次會議以「跨域自主、多元鏈結」爲主題,邀請超過150位全國公私立大專校院校長,聚焦高教人才培育、科研應用、校園永續及企業合作等關鍵議題,攜手勾勒臺灣高教新願景。

高教深耕第二期第二階段從114至116年。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目前教育部正在規劃,若大學系所的學科排名在全球前百大或前50大,表現有特殊亮點,高教深耕計劃會新增經費,直接將補助加碼到各系所,希望這些系所可以引領風潮,期待有世界級的研究亮點,一圓有諾貝爾獎級學者出現的夢想。

教育部高教司長廖高賢表示,過去高教深耕經費都是針對全校或研究中心,教育部規劃在未來的高教深耕經費或大型補助計劃當中,新增針對系所項目,直接把經費挹注到系所上,目前正在審查新一期高教深耕計劃經費,會配合這一期審查結果,再加碼補助各領域,最快今年5、6月前公佈相關規定,但要配合政府整個經費審議狀況。

廖高賢補充說明,例如利用QS或「THE」的全球大學排名,各大學都有掌握各領域的全球排名狀況,像是臺灣有的電資或人文社會領域已經進入全球前50或100,學校就可利用這些排名向教育部提出申請,再由教育部評估,例如臺大社會系的排名已到全球前50名。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今(21日)指出,目前高教深耕的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全面檢討再進化,做的不夠好的10%要退場,做的不夠好但還不倒退場程度,補助經費從3千萬變2千萬,做的好的則從3千萬提升到4千萬。另教育部也計劃打造就新旗艦,將推動國家重點領域頂尖研究中心,這是一個全新的模式,提供5千萬經費加上五個員額,希望這些中心做示範,聘請國際級大師帶領,搭配中生代的學者,目標在增加臺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而臺灣學者不會做行銷,這是需要學期的地方。

至於世界卓越50/100支持計劃部分,葉丙成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研擬,針對學科領域表現在全球前50或前100的系所,提供相關資源,表現好年年給經費,可以爲老師加薪或搶新的老師,若是退步就不會給,讓各校系所表現好的可以往前走。

根據教育部資料,高等教育深耕第二期計劃(112-116年)總經費爲970億元,比第一期增加134億元。根據教育部規劃,將延續第一期以學生爲主體、教學爲核心精神,持續協助大學依據優勢領域發展多元特色,並強化學生培養「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跨領域、自主學習、國際移動、社會參與、問題解決」等六大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