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養生村誰在住?熱議:資產族非目標…兒女有錢才丟得進去
高價養生村每月費用動輒6至8萬元,PTT網友認爲主力客羣多爲「子女有錢、父母願意社交」的族羣,資產族未必主動入住。圖/AI生成
高齡化社會下,養生村(高齡長者社區)話題熱度不減。PTT網友看到每月6到8萬元不等的養生村費用直呼驚訝,直覺這樣的花費,得手上有多間房收租、現金流穩定、低負債又有股票資產,才住得起。但真正的住戶、族羣與選擇原因,在網路上掀起各種討論。
原PO坦言,如果自己要住進養生村,必須有3~4間房產收租、每月現金流12萬以上,加上充足股票資產,負債比要很低才負擔得起。他也好奇,老人花大錢入住養生村,是爲了排解孤單,還是單純喜歡團體生活?但身邊體驗過的人大多認爲,這樣的消費水平真有老人願意花下去嗎?
針對這個問題,許多網友一語道破:「這種地方是小孩很有錢才把家長送來住的」、「搶手的咧」、「大多數是移民回來的,臺灣這價格根本」;也有人反問,「你沒錢是你的事,養生村也不會因爲你降價」。有網友指出,養生村收的其實是能自理、想社交、願意規律生活的長者,主因是醫療資源方便、生活有人照應,「但自己有錢的,反而很少會主動選擇這種生活,大多是兒女選擇」。有人補充,實際入住經驗是「在國外工作或子女不在臺灣的長輩,纔會回來養生村住」,甚至有些入住後因爲規則多、自由度低,最後又搬回家請看護。
另一類討論則認爲,養生村其實是資產型房地產,客羣設定明確,不是社會宅、也不是醫療機構,關鍵是「能自理、想交朋友、有閒錢」。「生活品質都是錢打造的」、「每年100萬對他們就零用錢」、「能自理還住養生村,其實是給孤單老人找伴用的」。但也有網友直言:「我老了寧願住家裡請信任的看護」、「住養生村是智商稅」、「給長輩獨居不是更不肖嗎?所以給長輩住養生村好聽多了」。
不少人好奇客羣,「其實進去看你就知道了,有閒錢的羣體、甚至有些是海歸,或國內社交網路強的長輩」。另一派人則認爲,養生村還有內部分階層,甚至信仰、資產多寡都會變成「老人鄙視鏈」話題。討論最後也有人提醒,養生村限制多、身體狀況不佳還得提供健康證明,「不是有錢就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