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ETF要被殺以後高配息GG了?林艾比:金管會「新規」其實2023年就發布

近日社羣瘋傳「高配息ETF新規定」,引發投資人誤解恐慌。事實上,金管會早在2023年就已發佈相關規定,主要強調配息須貼近成分股殖利率,避免過度依賴資本利得補貼,投資人不需過度反應。中央社

7/28有一篇新聞在社羣上被瘋傳,標題嚇人地寫着:「金管會新指引,高配息ETF要掰了!」內文談到高股息ETF依賴資本利得「補貼」配息,金管會新規定將限制這種做法,未來10%以上的高配息可能回不去了。但這其實是2023年金管會就發表過的舊內容,卻因爲標題聳動,讓不少人心裡一驚:「那我是不是該趕快賣掉手上的高股息ETF?」

高股息ETF像0056、00878、00919、00713等超受歡迎,受益人數已經超過760萬。爲什麼大家愛?因爲有些ETF年化配息率高達10%以上,遠高於傳統股票或定存。但這些「高配息」裡,除了股票本身的股息,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資本利得」(ETF賣股票賺的價差)。因此有人擔心,這會不會是在「吃本金」?

金管會到底說了什麼?其實2023年金管會就發佈過《ETF收益平準金分配來源指引》,規定:

目的是避免ETF靠賣股票「硬撐」配息,讓投資人以爲配得多,實際上卻在吃老本。

簡單說:金管會不是要「殺掉高股息」,而是讓配息更透明、更健康。但這次舊聞又被拿出來轉貼,甚至有人因此急着調整投資,這就是資訊斷章取義的危險。

如何辨別「新聞真僞」?

看發佈時間

新聞標題可能寫「最新」或「重大政策」,但內容其實是舊聞翻炒。做法:看新聞日期,超過半年以上的金融政策新聞,就要查查是否有後續修正或已撤稿。

看來源與官方公告

有些文章標榜「金管會新規定」,卻沒有附上金管會連結。做法:去金管會或證交所網站搜尋最新公告,纔是最準確的。

看內容是否符合邏輯

如果一個政策真的會讓市場大亂(例如:所有高股息ETF都不能配息了),一定會有多家主流媒體、金管會出面說明。

但這篇舊聞其實也提醒我們:

高配息不是萬靈丹

未來ETF會更貼近成分股殖利率(約5%)。這不是壞事,這代表ETF不會爲了配息而「吃本金」。

投資要看「總報酬」

ETF的總報酬=股息+資本利得。一個ETF就算配息少,但如果股價穩健成長,你的獲利可能更多。

分散投資才安心

別把所有錢都丟進高股息ETF。債券ETF、REITs或市值型ETF都能平衡你的資產。

◎本文內容已獲 林艾比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