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郵政直播間氾濫:消費者遇貨不對版 官方稱未授權

近期,在社交平臺上,有消費者在評論區吐槽稱,在“郵政官方”的直播間,買到了“央媽推薦” “郵政合作”的商品,收到的卻是貨不對板。對此,閃電新聞記者首先聯繫了中國郵政的官方客服,尋求解決方法。中國郵政客服人員表示,需要先確認具體是哪家分公司,然後他們才能協助處理,並告知記者辨認方法,“郵政的話某某某分公司的這種,他一般都會有寫。”

記者發現,這些被消費者吐槽的所謂的“郵政官方”直播間,雖然頭像使用郵政LOGO,工作人員身着深綠或藏藍套裝,但是多采用“中國郵郵” “郵郵好物”等“擦邊”暱稱,與官方客服所說的“中國郵政某某分公司”不符。隨後,記者搜索了官方直播間,發現名爲“中國郵政某某分公司”的直播間均帶有藍v認證,通過直播間展示的企業資料可以看到詳細的企業認證,均爲各地市的中國郵政分公司,而名爲“中國郵郵” “郵郵好物”的直播間,並沒有藍v認證。其企業資料多爲商貿有限公司或者是個體工商戶。但是在直播間裡,他們卻依然宣稱自己是“郵政官方” “對的,咱們郵政正品,假一賠十,郵政農品纔是中國郵政旗下的品牌。”

隨後,記者找到了該直播間上傳的企業資料。企業資料顯示該企業註冊地址位於福建泉州,是一家個體工商戶。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電商從業者稱可以拿到郵政直播間的授權,那麼該直播間是否也擁有了授權呢?記者諮詢了該直播間的客服,並未得到正面迴應。幸好,郵政的工作人員給了記者答覆。中國郵政某分公司渠道運營人員明確表示,“咱們現在不對外做品牌授權”。該說法得到了中國郵政官方客服的證實。

隨後,記者舉報了該直播間,截至發稿前,記者收到了舉報成功的消息,但該直播間還在營業。

山東新亮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正斌表示,作爲被侵權的一方,可以行使自己的權利。一是投訴平臺沒有盡到監管義務,二是作爲具體的侵權人,此類直播間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啊。